陳晟
摘 要:信息化教學方針的提出是傳統教育的一大改革,而其中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使整個計算機課程更具有層次性,更適合當前教學環境。尤其落實于高校中,面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可更多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自主動腦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學習領域,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 高校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160-01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逐漸興起已得到教育部門的關注,它標志著中國教學模式已邁入信息化教學時代,但就如何有效運用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問題上,目前還是處于嘗試與探索階段,并沒有達到成熟時期。本文就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問題進行分析,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如何使用好任務驅動教學法及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進行闡述,使任務驅動教學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1 任務驅動教學法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把教學內容設置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任務,任務中蘊含了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學生通過這些任務操作,將其中的知識轉換成真正所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學生在此完成任務過程中,又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其中發揮著啟發、引導作用,使整個計算機教學系統更加完善。
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
2.1 提出任務目標
目標任務的確立對最終任務的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由教師創設任務問題,把所要學習的知識都巧妙地蘊含在這些任務之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達成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2 對任務進行分解、分析
任務分解是將老師制定的任務目標分開整理,分成若干個子問題,然后對這些子問題一一進行研究操作。這些子問題中,包含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技巧,但也有少數部分是以前沒學過的知識,這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通過學生的自主研究探索來進行對任務的理解,加強其對知識點的掌握。而教師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要起到支持和引導作用,但不要過多地參與任務過程,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
2.3 任務完成
由于知識掌握程度與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當遇到疑難問題時,可共同進行討論,對知識點缺失部分加以互補。通過這種協作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本質,研究出不同的解決途徑,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新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待所討論與操作完成后,再由教師統一講解,指出任務中的關鍵所在,并對學生在任務中發生較多錯誤的環節加以指導,從而完成最終的教學目的。
下面以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如何靈活定位UCS用戶坐標系”為例。
2.3.1 確立任務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理解UCS用戶坐標系的概念及意義;掌握靈活定位UCS用戶坐標系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熟練應用CAD軟件繪圖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任務的設定、驅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常于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會思考,會分析、會總結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的意識。
2.3.2 任務分解
(1)復習實體工具欄的使用。
(2)明確UCS的XY平面是工作平面。
(3)學習用戶坐標系的概念,靈活定位UCS,并確定當前工作面。
(4)分組討論,定位UCS的七種方法。
2.3.3 任務過程
(1)教師對本次課程必須用到以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提問,由學生回答。
(2)教師出示任務:如“在邊長為100的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畫上半徑為30的圓”。
(3)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教師進行巡回指導,但只巡視,發現問題不做糾正,重點觀察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
(4)學生做完后,由教師進行演示和講解,對學生已經找出的方法可以一帶而過,而對學生沒有發現或不會使用的方法要重點進行講解和演示。
(5)學生按教師的演示完成練習,進一步加深練習,強化鞏固。
2.3.4 任務完成
(1)同學們掌握什么是用戶坐標系,其作用是什么。
(2)靈活掌握七種設定用戶坐標系的方法。
3 任務驅動教學的優點
3.1 更加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
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實踐性強,更多的是需要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大多是先概念后理論再到實踐操作,使學生做什么事之前都要花大量的時間用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度。而驅動教學法的開展,是將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蘊含在任務中,通過學生對任務的操作,發現其中的問題,認識到自己知識的欠缺部分,并通過分析和討論來加強對此知識的理解,最后再由教師指導,成功完成任務,進而對知識與技能進行全面的掌握。
3.2 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使傳統教育得到轉變,讓枯燥、死記硬背的知識變得靈活記憶,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在整個任務過程中,攻克了教師以往的灌輸式教育弊端,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和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如何完成這些具體任務進行,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
3.3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綜合能力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有利于培養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在意方法的掌握,而不是以往的死記硬背。在教師布置任務后,不去限定學生完成任務的方法,發揮學生自由創造與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此情況下,學生的作品內容也會更加豐富、新穎,不再是千篇一律,掌握的知識也更全面,在細節上會達到舉一反三、自由發揮的效果。而在自己探索下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后,再由教師進行指導,讓教師知道學生知識點欠缺和淺薄的那部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是傳統教育中盲目的傾囊而授,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
4 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已是傳統教育上的一大改革,但就目前來看,還是處于嘗試階段,沒得到全面普及。而其中的“任務”設定最為關鍵,一個好的任務設定可帶活整體教學的節奏;反之,同樣也會影響到教學成果。所以,如何全面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育人.淺析案例教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9):137.
[2] 崔倩,張強,張雅婕,等.淺談“案例+任務驅動”模式在士官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10):162.
[3] 石偉.如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0(8):154.
[4] 張其梅.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J].品牌(理論月刊),2011(3):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