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東
【摘 要】當今中學生缺乏感恩意識,尤其是獨生子女,大多養成了自私、冷漠、忘恩的性格,近年來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社會已高度重視感恩教育,作為中學語文老師更是責無旁貸,應充分挖掘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感恩資源,全方面,多角度的進行感恩教育,特別是在課堂中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恩教育,從而使他們學會感恩。
【關鍵詞】語文課堂;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就是對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感激,心存感恩能讓我們的心境更純潔,心存感恩能感悟世界的真善美,心存感恩能讓我們的世界更溫馨。
有人說過一個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很可悲的,也是沒有前途的。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那么青少年為什么會缺失感恩意識,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感恩教育呢?
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首先,社會環境的異化給青少年感恩意識套上了實用主義的金箍,在經濟發達的今天,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對親情友情的追求,人們的心理行為主要以實用為目的。因此,青少年深受影響,久而久之便缺少了感恩意識。
其次,失衡的家庭教育模式也是青少年缺失感恩的重要原因,當今家庭主要強調對子女的成績智力方面教育而缺乏做人方面的教育。卻不知道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再者,學校表面上喊素質教育,但大部分地方仍以升學率作為考評學校的重要指標,考試成績往往成為評定青少年學生成敗的唯一標準。至于道德、實踐和社會能力則往往不受重視。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滲透感恩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挖掘文本,就地取材
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感恩素材是五彩繽紛的,我們應抓住教材靈魂,書中有很多關于體會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的鮮活實例。例如,我們學習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故事時可以講到她的沙利文老師等七個人的感恩故事。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深深感受到我們應該怎么做!例如,學習《人琴俱亡》、《呼蘭河傳》、《背影》都可以這樣教。當開學時拿到免費課本時,教育學生要感謝黨和祖國對我們的關心。并且多用作文教學來潛移默化。老師還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如東郭先生和狼、農夫與蛇的寓言故事)來啟發他們的感恩意識。
只有充分利用課本中豐富的感恩資源,才能使感恩教育不空洞,不會使學生產生膩煩心理,同時這些名人或偉人的事例更能使學生受到感恩教育。
二、利用音樂 寓教于樂
音樂是世上最具感染的藝術,易使人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生最容易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也能陶冶學生的情趣。因此,我們就應該把音樂引入課堂,以音樂課堂教學相似的方法教學語文,如:聽音、模仿、歌曲訓練等。例如,我們可以教唱優美動聽的《感恩的心》和關于感恩節的歌曲,讓他們在優美的韻律中,在歡快輕松的氣氛中感受感恩。如我在教學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一文時,課前三分鐘播放滿文軍的《懂你》,全班同學跟唱,立即激發了學生對母親的無限感激之情,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學《鼎湖山聽泉》、《林中小溪》這類寫景抒懷的散文時,可以放一些優美旋律的歌曲,讓學生配樂朗讀,從中感悟大自然的美麗,從而對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心存感恩。古語說: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教師要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種精心設計的情境之中。教師不僅要挖掘課本中的感恩素材,更要聯系社會現實,自己的言行對學生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好“感恩”榜樣。如我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我就講我的父親對我的無私關心,特別是借錢為我交學費的情景,同時我也講了父親去年生病昏迷三天三夜時我的所作所為。教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單元時,我就給學生我是如何熱愛祖國的一草一木的,如植樹造林,同破壞環境的人和事作斗爭等。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
四、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要設計利用各種感恩情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恩”的重要意義。在語文課堂中,要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使感恩的行為更直觀,更有震撼力。如教學舒乙的《都市精靈》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鳥,能激發學生對生靈的熱愛,同時引發學生對自然饋贈的感恩之情,在課堂的遷移學習,播放視頻《我是一只小小鳥》,學生受到的觸動非常大,特別是看到小鳥無處棲身時,很多學生眼含熱淚,感恩教育也就起到作用了。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如排課本劇,分角色朗讀等。在教學魏巍的《我的老師》時,首先把這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演師生間發生的事情,學生演得很傳神,體現了濃濃的師生情,同學們也為老師的付出而感動。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融入其中,用心去體會,從知恩到感恩。
五、開展活動 實踐感恩
理論上的教育讓學生擁有了感恩之心,那么,如何讓學生化感恩之心為感恩行動,我們可以這樣做:
A.布置愛心家庭作業: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我為家里做四件家務: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物。
B. 開展征文活動:《我的家人》、《我們的學校》、《我的朋友》、《感謝生活》、《我與祖國》等。
C.評選感恩之星,在活動中選舉優勝者進行激勵。
強化青少年感恩意識的教育策略強化青少年感恩意識的最終目的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別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假如,沒有那么高的境界感激祖國給我們的和平和昌盛,假如,沒有那么深的感悟感激他人,社會將不會和諧,民族也難有進步。有感恩的世界,是個溫暖的讓人向往的地方,沒有感恩的世界,是冷酷的讓人望而卻步的地方。教書育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是做為老師的一種責任和義務,也是做人的良知。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學校德育實效,實現德育目標,感恩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助推器。教師應教育他們不管怎樣,不管什么時候,不管在哪里,不管身居何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記住他人的恩情,要學會感恩。父母的生日到了,給他們買束花吧;教師節到了,問候一下老師吧!“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在語文課中加強感恩教育,從而使當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識與行為能得到充分培養和塑造。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隴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