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蘭
摘 要:在教育與時代同步發展的今天,面對民族地區相對落后的教育面貌,尤其是小學科學課的開設和實施現狀,就調查的結果發表一些建議,和各位同仁交流。
關鍵詞:科學;現狀;對策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小學課程設置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學科學課的學習為7~9年級的科學(科學分冊: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各學校在課程的設置、教師的配備、教學儀器的配置以課程的評價體系都有不同,導致科學課的設置,教學形同虛設,以下我就課程現狀分析若下。
一、現狀
(一)教師專業素養達不到課程要求
小學科學內容涵蓋面廣,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探索能力,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和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但由于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配置教師大都是兼職,專業素養不高,課程技能不強,導致教學內容不能按量、按質傳授,教師的科學素養決定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二)實驗儀器配置不全,實驗、實踐活動開設不足
科學探究是科學的本質特征,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探究的主要途徑是實驗,學校實驗儀器配置不全,導致教師的演示實驗無法開展,更別說學生的分組實驗和探究課的開展,很多教師由于認識不到位,不去積極開展學生的實踐活動導致實踐活動為零,此種做法導致學生科學探究技能、團隊合作精神、善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科學技能和科學態度的培養目標得不到實現,創新精神的實現更為遙遠。
(三)資源整合利用不夠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今教育資源極大的豐富,學校資源只占有教育資源的少部分,還有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這些資源就為科學課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師積極合理利用、開發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突破學校資源不足帶來的教學瓶頸,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將為自己的教學打開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取得事半功倍,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達到課標的要求。
(四)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科學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評價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并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根據學科特征建立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新評價。好多學校只要求教師按時上課,沒有課后作業,更無評價體系,導致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態度等方面的表現無法科學的去評價,更無法指導教師改變教學方法。
二、對策
(一)加強培訓,配置專任教師,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在工作單位不變的情況下,固定其科學課的專任教師,專任教師的配置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門把科學教師的培訓拉入教師的培訓計劃,制訂一系列的培訓措施,達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并對教師的培訓結果進行評價,培訓結束后對其跟蹤調查,使培訓取得長遠的效果,構建多元化的培訓體系,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按課標足額配置儀器,建立儀器室、實驗室
學校應加大對實驗儀器的投入,配足配齊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儀器,建立科學合理的儀器室和實驗室,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儀器裝備要求和目錄,并對各個學校的儀器配置使用進行檢查和督導,按在校學生數建立實驗室,使每個學生都有做實驗和動手的機會,為學生的創新培養提供實驗工具、實驗場所,開發實驗室管理系統,促進實驗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
(三)建立教學資源庫
地區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和實施,建立本地區和縣級科學教學資源庫,收集教師優秀的課堂實錄、教案、論文、課堂隨想等,提供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材分析、教學建議、教學參考資料及學生課后拓展資料,引進小學科學教師備課系統。資源庫的建立,不僅為教學和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可利用其便利為學生創新思維、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創造條件,同時為教師提供便捷反思、課后交流的平臺。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和學生評價體系
根據本校實際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得到科學的評價,極大地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習慣,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快樂。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