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鳳玲
摘 要: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合為一體,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性強的特征,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所以作為教師,更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整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已經進入到人們的家庭,大家都能感受到信息技術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同樣,它的發展也帶動了教育的變革。我們上課不只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努力嘗試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來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模式。
一、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件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強以及文字、聲音、圖像一體化的特殊功能,它所展現的信息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到,并且形式活潑多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在教學Good____ better____ best時,我制作了三張幻燈片:Tom is 80. Mary is 90. Sam is 100.分別是三位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鮮紅的分數呈現在學生面前,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出:Tom is good. Mary is better. Sam is best.這就說明了學生在所給語境下能理解運用所教的知識。
2.網絡資源,為教師提供了學習的平臺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充電,積極嘗試新的課改,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松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你心服口服,外帶佩服,信息時代網上查閱資料,既方便又快捷,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課堂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信息技術與英語的整合帶來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變,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網上的信息(如課件、經典試題等),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實際,從根本上改變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作為教師,每天還要精心編寫導學案,提前發給學生,讓他們去預習、自學、查閱相關的知識,為第二天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通往高效課堂的道路上,導學案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它可引導學生去預習所要學習內容,課堂檢測題,還會涉及中考鏈接。不難看出多媒體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這種高效課堂模式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英語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弊端
1.盲目借用,一味“拿來主義”
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固然是好的,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的授課特點對所下載的試題和課件進行認真仔細的篩選、修改、補充,不要直接運用到課堂上,這樣對學生是不負責任的,當然也達不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教學完全取代板書
有的教師一節課下來,黑板上一個字都不寫,別忘了重點內容教師是必須要板書清楚的;學生也沒有到黑板上去展示,那么請問寫的內容學生又是如何評價的呢?教師課上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學生說得很流利,可是往往一寫就會錯態百出。黑板上多展示一下學生的作品,大家挑挑錯,好的方面還可以學習和借鑒。傳統教學的長處還要發揮,如簡筆畫教學,單詞接龍游戲競賽等等。
3.過度推崇軟件教學
有的教師過分追求形式,在課件中加入音樂、掌聲或屏幕過于華麗,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學效果不佳;還有的教師只是機械地點擊鼠標,好像這節課的目的就是播放這些幻燈片,并沒有顧忌到學生,致使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被教師和課件牽著鼻子走,喪失了主動思考的權利。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課件,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教學,千萬不要誤認為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就能提高課堂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該心態可能會引發三種實踐樣態:(1)以信息技術的運作代替人的主體性的發揮;(2)信息技術無限制地增加知識傳授的密度,課堂容量大,學生消化不了,只是看個熱鬧,并未真正掌握;(3)以信息技術手段排斥其他教學手段,無限推崇軟件教學而忽視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必由之路,我們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性強的特征,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作為教師,我們更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文獻:
陳旭遠.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00-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