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維,王存寬,俞
(寧波大學陽明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大學生專業承諾,主要指的是伴隨著大學生對自己所選專業的認同而產生的為之努力的態度,主要包含滿意度、思想穩定度、興趣度等多個指標,對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就業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的高校多以大類培養模式為主,及時了解新培養模式下大學生的專業承諾狀況,分析大類培養模式對大學生專業承諾的影響,并探索相應的解決方案,能夠整體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喜愛度,促進專業定位及職業生涯規劃,而且有助于學校管理部門加深對大學生專業思想狀況的了解,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有效進行教學管理體制的深入改革。
為順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大類招生培養模式已逐漸成為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寧波大學于2007年12月成立了以“專門負責全校按學科大類培養的一年級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及學生專業分流工作”為主要職責的二級管理性學院,并已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專業分流政策和學生多途徑選擇專業的轉學科大類、轉專業政策。學生按學科大類招生進校后,第一學年以大類平臺統一培養,第二學期末在所學學科大類內,按照“志愿優先,擇優分流”的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另外,若滿足相關條件,學生也可在入學后的第二學期申請轉學科大類或在第五學期前申請轉專業。
這種在學科大類學習一年,對大學生活已有所適應后再選擇專業的“按學科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實行,可以讓學生進入大學后更充分地感受大學學習生活,邊學習、邊選擇,合理地來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新招生培養模式一方面使得大學生選擇專業更趨理性,但同時對學生專業歸屬感的形成、專業情感的培養和專業文化的滲入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將影響大學生的專業承諾狀況。
筆者于2011年12月對寧波大學按大類招生培養的在校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345份,回收有效問卷336份。專業承諾問卷采用福建師大連榕的《大學生專業承諾量表》,考察了大類招生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專業承諾的情感承諾、理想承諾、規范承諾和繼續承諾等四個維度的狀況。通過四個維度來衡量學生對所學專業所持有的情感、理想、規范和繼續態度,情感承諾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一些不良情緒,對專業知識充滿了敬畏和深情;理想承諾則激發了學生期望通過對本專業的學習以實現理想的愿望;規范承諾則有效約束學生嚴格遵守本專業的學習要求和規范,自覺履行對專業學習的責任和義務;繼續承諾則主要是綜合考慮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各種因素,比如能力、機會、福利待遇等。

表1 大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專業承諾水平各維度得分
從各維度的數據分析看,大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的專業承諾總體水平不高,其中,繼續承諾排名指數第一,情感承諾在四項維度排名最后,理想和規范得分相近,兩者處于中間位置。調查發現,“功利性”是大類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生專業承諾中最顯著的特點,學生對于專業的選擇與學習首先考慮的是薪資待遇、晉升機會等因素。通過本次調查結果,側面體現了一種新的專業分流思路,那就是學生在一年之內進行大類學習之后再自主選擇專業,能夠使得學生更加理性地選擇專業,專業思想相對穩定,愿意繼續在所選專業中學習。
影響大學生專業承諾水平的因素很多,國內外多位學者從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風格、學習興趣等不同角度考察與大學生專業承諾之間的關系。然而,由于按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固有特點,在實踐過程中必將對大學生專業承諾水平產生影響。
在學科大類學習一年后再進行專業分流的學生專業選擇新模式,為大學生了解專業、選擇專業提供了更多直接感受的時間與機會。學生進入大學后,通過與學長、老師的交流或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渠道,可以更充分地感受大學學習生活,邊學習,邊選擇。同時,管理部門通過組織專業展示系列活動,擴大學生了解專業的渠道,使之更加理性地選擇專業。據筆者于2013年11月在寧波大學2011、2012級本科生中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一項,有85.4%的學生認為非常了解或比較了解;“對現在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僅12.4%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感到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64.2%的學生選擇很滿意或比較滿意??梢?,大類招生培養模式使得學生選擇專業時更能結合自身興趣、能力及社會需求等各種因素進行理性選擇,對所選專業的滿意度較高,愿意繼續在所選專業中學習,有利于提高專業繼續水平。
首先,新生學籍沒有進行直接的學科性劃分,這就為大學生沒有對未來所選專業奠定情感基礎。大類學習一年后進行專業選擇,對于各類專業的歸屬、情感就難以培養,特別是學生毫無專業文化的概念。這種情況下,對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培育優秀的學生科研團隊也會產生負面作用。其次,大類課程體系中缺乏各類專業的思想教育。以學科導論類課程為例,這門課程內容通過對不同專業進行專項介紹,學生缺少對這類課程的自主選擇權,排除教師、授課方式、內容等外在因素,當一些對某些課程沒有興趣的學生也要參加這門課程學習時,導致學生因為厭煩而喪失了專業情感的培養機會。
首先,在學科大類平臺按專業增設以專業引領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導論選修課。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專業,同時,選擇該專業導論課的學生其實對該專業已有一定的專業興趣基礎,任課教師將其視為本專業的“預備學生”,更有利于學科性學院進行專業思想、專業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專業承諾水平。其次,在新媒體時代,以網絡課程為代表的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高校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以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專業興趣,對學生選擇專業提供參考與幫助,進行專業思想引導并起到一定招生宣傳為目的專業引導類課程,則更適合以網絡課程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線上學習和線下課堂研討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依托各學科性學院的強大專業科研團隊,在新生中開設新生研討課,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深層次專業興趣與加強新生科研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專業在新生中進行科研拔尖學生的選拔與培養。這些從大一就開始培養起來的學生科研新秀,其專業思想更加穩固,今后的專業發展也將更出色。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有利于學校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促進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引導。導師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關系最為密切的專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個性特征最為了解,有利于引導學生向更細的專業方向發展、深造;導師作為資深的專業教師,對本專業的培養要求、課程設置以及專業發展都很熟悉,有利于與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與溝通;導師更可以利用自己在科研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優勢,帶學生進入科研和專業實踐,更直接地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專業興趣。所以,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導師除了要在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指導進行學業規劃、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上發揮作用外,更要強化導師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專業承諾度的影響。
任課教師結合教學過程進行專業思想教育,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因此要動員任課教師把握課堂教學陣地,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專業思想指導。這不但要加強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提高,同時要加快學校制度創設,減輕教師科研量的負擔,積極鼓勵教師回歸教學,特別是加強教師在本科教學上的投入,使教師有更多精力顧及教學。
陽明學院聯合各學科性學院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的專業展示活動,主要有專業展板展示、專業講壇、實驗室(基地)開放、現場咨詢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理性選擇專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專業展示系列活動,如增加優秀學長現場咨詢會,或公開優秀學長的聯系方法,以加強同輩之間的交流。
新生充滿了參與各項社團或學生活動的激情,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這時若與各學科性學院的團委或學生會等社團進行合作,鼓勵新生理性加入各種專業的學生活動中,利用學生科研活動及其他學生活動等,促進專業教師與新生以及學長與新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行專業興趣的培養,對提高專業承諾水平是非常有效的。
[1]羅亞莉,劉衍玲,劉云波.大學生專業承諾現狀的調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2):120-123.
[2]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
[3]嚴瑜,龍立榮.大學生專業承諾的心理結構及影響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6):90-97.
[4]張田,孫卉,賈林祥.大學生專業認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8(11):842-844.
[5]武曉燕,盛偉超.導師制與學生專業興趣培養[J].大連大學學報,2004(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