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平+米穎嶂
近十年來,湖南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以“三農”工作為己任,將“教學做合一、產訓研同步”理念落到實處,探索基于“隆平精神”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投身扶貧培訓事業,已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村科技骨干逾萬人。著名雜交水稻專家、“野敗”發現者李必湖,北方棉花大王李玉才,我國第一位食品科學博士生導師陳錦屏,雜交水稻專家、安農S-1選育者鄧華鳳等一大批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都曾在這里學習過。
學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任名譽院長,開設高職專業30個,是工、農、文、理兼容的綜合性職業院校。專任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114人,博士、碩士74人,設有雜交水稻研究所、現代制造中心、計算機網絡中心、電子電氣實訓中心、生物技術與組織培養中心、動物疫病診療中心、商貿物流實訓中心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等科研機構。
學院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村管理人才培養需求,積極推進教育機制體制創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學院主推,一線主動”的“校縣(企)合作共建”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新路,被確定為懷化市“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基地”。2011年6月,學院與沅陵縣簽署縣校戰略合作協議,為縣域經濟發展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骨干人才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
學院秉承袁隆平院士所倡導的“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優良傳統,形成了教學科研和技術推廣一體化的鮮明特色。辦學七十年來,學院取得了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46項,其中8項獲國家級獎,25項獲省部級獎,秈型雜交水稻1981年榮獲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學院曾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科教興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8年,經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等級。2009年安江校區的“安江農校紀念園”被國務院特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湖南省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此外,學院還先后榮獲“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衛生先進單位”、“湖南省高職高專招生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全省教育系統反腐倡廉先進高校”、“懷化市廉政文化建設示范單位”、“懷化市農村基層組織與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后盾單位”、“懷化市共青團工作紅旗單位”、“懷化市農民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
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投身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行動,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專門組建了從事培訓工作的班子,配備了得力的處室領導和工作人員。農村科技骨干培訓工作歸口繼續教育處負責,處室實行項目管理,擁有在學院任意調配優秀師資的權力。
2003年,學院由面向全省扶貧縣招生,調整為面向懷化、湘西自治州、張家界、邵陽三市一區30個國、省扶貧縣招生,截至目前已經培訓45期,每期培訓時間2個月,培訓學員10760人。同時,學院先后為省扶貧辦、移民辦、市畜牧局等開辦多期專項技術培訓班,為貧困山區培養了大量農村科技骨干。這些結業學員回到家鄉后有的成為了種養大戶,有的組建了公司或者合作社,在三農領域創造著自己的輝煌。如9期學員艾小勇現已建成了立體的生態農莊,年利潤40余萬元;10期學員高鳳建立了擁有40余畝柑橘園和200多頭生豬的立體生態農業農場。
為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條例,上課時任課教師、班干部考勤,就寢、就餐值班老師檢查,課外活動都有老師參與,管理人員經常深入寢室,利用各種場合與學員進行溝通交流,隨時聽取學員的意見,經常召開學員座談會,一是了解學員的思想動態,二是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優點和不足。對所有學員的行為表現、學習情況都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說服教育,及時處理。為了能在第一時間處理突發事件,培訓部所有的管理人員都住在學生宿舍。學員來自不同的地方,容易形成地域小團體,但由于培訓部的精心管理,十幾年來沒有出現一次大的群體事件,保證了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加培訓班的學員一般都具有相當的農業專業知識,長期在農業一線從事生產,很多人具有豐富的經驗,有的甚至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土專家。基于這些實際,學院挑選精兵強將組建了教學管理隊伍,由副院長牽頭,繼續教育處負責實施,挑選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同志擔任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學員學籍及后勤服務管理人員。同時,邀請市農業局專業人員、湖南農大以及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專家組成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并組織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認真學習培訓方案,充分認識學員特點。教學內容嚴格按照培訓方案甄選,教授新的、前沿的、實用的、學員缺少的知識,保證學員能學有所得。
學院倡導教學觀念更新,推行討論法、實踐法、試驗法、情境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使學員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實際操作中學到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根據學員們的實際情況和培訓時間安排,學院還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和實驗實習操作計劃,既有課堂理論教學,又有實驗實習動手機會;既有專家專題講座,又有形勢分析報告;既有教授答疑,也有經驗交流,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員提出想學點教材上沒有的內容,學院馬上安排課余時間進行養蜂技術、水產特種養殖等專題講座;學員提出想學習牛的人工受精技術,教師就擠出時間,購置專業設備為學員授課。城步縣學員胡齊興從1984年就開始在家鄉從事獸醫工作,來學院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通過兩個月的學習,他感慨地說:“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弄懂了許多以前在實際工作中不明白的盲點,我舍不得耽擱一節課,它比我一天掙幾百元重要,知識對我來說就是金錢。”
學員結業后,學院還進行義務培訓,同時組織學員進行中級防治員、中級園藝工、中級果樹工技能考核,目前已累計有1549人通過中級防治員考試,231人通過中級檢疫員考試,13人通過中級園藝工考試,30人通過中級果樹工考試。學員們在獲得相應等級證后,大部分成為了村級防治員和相應行業的技術員工。
幾十年來,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以艱辛的努力、熱情的工作、親人般的關懷換來了豐厚的回報,這種回報表現在培訓的順利開展和結束上,表現在學員結業那依依不舍的臉上,表現在學員贈送的一面面錦旗上,表現在學員回到崗位后的電話問候上,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是對扶貧培訓工作者的最高獎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