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梅
摘 要:存貨的核算在企業日常核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存貨的正確核算顯得不容輕視。然而存貨的計價方法不止一種,這對于企業核算存貨的發出成本增加了難度。本文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為企業選擇合適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存貨;計價;選擇;會計信息;影響
一、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概述
(一)先進先出法。該法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到予以先發出、銷售或者耗用為假設前提的一種方法。采用該種方法,是將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的存貨成本之前予以轉出,據此來確定發出存貨以及期末存貨的成本。在實務操作中,在收入存貨時,逐筆的登記收入的存貨的數量、單價以及金額,在發出存貨時,按照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最后結算結存金額。先進先出法適用于企業存貨的收發業務發生的頻率不大,物價的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
(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包括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兩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平時只登記購入存貨的數量、單價以及金額,月末以當月月初余額以及購入存貨的數量總和作為分母,以當月月初余額以及購入的存貨的成本總和作為分子,計算出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期末成本的一種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當月在每次購入存貨后,立即利用公式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下次發出存貨的計價基礎的一種計價方法。加權平均法中的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適用于價格變化不大的存貨,移動加權平均法適用于價格變動較大的存貨。
(三)個別計價法。該法以存貨的成本流轉和實物流轉相一致作為假設,按照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來計算發出成本的一種計價方法。個別計價法適用于存貨不能將批次互換使用的企業,以及為了一定的項目專門購入或者制造的并且單獨存放的存貨以及貴重的存貨進行計價,以及容易進行識別,存貨的品種數量不多,并且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進行計價。
二、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選擇應考慮的因素
(1)存貨的自身特征及存貨管理要求。(2)不同存貨計價方法的利弊。(3)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使用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直接影響著期末存貨價值的確定以及銷售成本的計算。這些數值在接下來計算企業的利潤、所得稅的計算都有著影響。(4)存貨的計價方法需要考慮會計原則。(5)存貨的計價方法需要考慮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對財務信息的影響
(一)對期末存貨價值及本期利潤的影響。存貨的計價方法無疑會影響存貨的成本,使用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所以該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存貨成本接近于購貨成本,使得期末的資產總值比較真實。使用加權平均法,會使得本期的銷售成本介于前期的購貨成本與本期的購貨成本之間,對期末的存貨的計價的確定水平次于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是按照棄購入或者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來確定期末結存存貨的成本的,所以使用該種方法計算出來的期末存貨價值以及銷售成本均能以實際的購貨成本為基礎,符合收益和費用相配比原則。并且符合資產真實性的原則。
(二)對企業財務比率分析指標的影響。企業的財務指標也是總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個判斷依據,這些指標中,也有很多指標的大小與存貨成本以及銷售成本有關。存貨計價方法不同,計算出的存貨成本以及銷售成本不同,對于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的影響也不同。
由于企業的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營業周期、銷售額以及營運資本的計算都涉及到企業的存貨成本以及銷售成本,存貨的計價方法又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存貨成本以及銷售成本,所以企業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性比率分析指標都有直接的影響。
企業的毛利率、凈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優勢評價企業獲利能力的主要指標。這些指標涉及到企業的利潤,然而企業的利潤又與存貨的成本以及銷售成本有關,所以存貨的計價方法也影響著這些指標。
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量是企業用來衡量資金結構是否合理、穩定以及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的大小,也是衡量企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長期償債能力分析中賺取的利息倍數可以反映企業用所獲得的利潤支付利息費用的一個能力。在使用先進先出法的時候,由于稅前的利潤會被高估,所賺取的利息倍數也會被高估,所以就是夸大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
對于一個上市公司來說,市盈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財務指標,它表明企業投資某一個上市公司股票的獲利率,是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的指標。利用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計算出的不同存貨成本以及銷售成本也將會對這個指標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對企業經營成果以及所得稅的影響。存貨的計價方法會影響期末存貨價值和銷貨成本,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盈虧狀況,企業的利潤又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所得稅,所以存貨的成本間接地影響對企業的所得稅產生一定的影響。
企業所持有的存貨的最終目的是用來實現對外銷售的,存貨的計價方法造成存貨價值的差異對經營成果的影響也主要通過銷售成本發生作用。從存貨的計算基本的公式上來看: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本期存貨-期末存貨;稅前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相關稅費;凈利潤=稅前利潤-所得稅??梢钥闯?,期末存貨的大小與銷售成本的高低是成反比的,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期末的存貨金額越小,銷售成本反而越大,銷售毛利變小,應繳納的所得稅以及所得稅稅負也將會隨之的減少,對企業來說是有利的。相反,如果期末存貨金額越大,銷售成本也就越小,銷售毛利將會隨之變大,最后使得應納所得稅額和所得稅負也將會隨之的增大,很明顯,這樣對企業來說是不利的。
使用先進先出法的時候,由于存貨成本是按照最近的購貨的存貨單價確定的,所以此時期末存貨成本能夠比較公允的反映其市場價值,但是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使用該種方法會高估企業庫存存貨的價值,會低估銷售成本,使得當期的利潤總額不正確,從而加大企業所得稅費用的支出,相反地,在物價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會使得期末存貨價值較低,銷售成本會增加,從而會使得應納稅所得額減少,這樣,就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了。加權平均法無論是一次加權平均法還是移動加權平均法,都是以平均數的形式對企業存貨進行計價的,會使得本期的銷售成本介于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入的存貨成本之間,比較折中,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因為銷售成本的大幅度波動而導致企業各期的利潤的忽高忽低不穩定,這樣計算出來的所得稅費用也比較均衡。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的存貨成本會影響企業的所得稅,使用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計算出來的存貨成本的不同,影響著企業納稅籌劃。各種存貨計價方法在不同的稅制環境和物價的變動趨勢下對納稅的影響做出分析,并且合理的選擇,可以減輕企業的所得稅稅負問題。
存貨各種計價方法的選擇不僅影響著企業自身的利潤高低,還影響著所得稅的計算以及一系列財務指標的計算,這些指標也都是衡量企業水平和發展的重要依據。此外,企業的利潤也與企業的管理人員業績高低有著一定的聯系,企業的利潤越高,說明企業員工的能力越強,它們是成正比的,利潤越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獎勵機制就越好。所以,企業應該結合存貨自身的特點以及其他因素考慮選擇哪一種方法才是最合適的 。每一種存貨計價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特點,沒有最好的,但是應該結合一系列的因素選擇適合企業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惠茹.存貨計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外資,2009(11)
[2] 黃麗霏.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J].中國經貿,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