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因此,以郁達夫先生《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以期能夠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郁達夫;故都的秋;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實際上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對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最佳組合,以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優化。因此,本文以郁達夫先生《故都的秋》一文教學方法的選擇為例進行介紹,以期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一、明確教學目標
清晰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的選擇起著指導性作用。因為要想選擇出適合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模糊的教學目標既不利于教學方法價值的有效實現,也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因此,在教學方法的確定上,首先要清楚教學目標。而《故都的秋》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包括:
1.知識與技能:聯系文本中的五個秋景,明確作者是如何扣住“清”“靜”“凄涼”來寫故都的秋的,學習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表現手法,領略故都的秋聲、秋色和秋味。
2.過程與方法:誦讀法、自主法、點撥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筆下的秋,進而在體會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同時,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目標也從以往單一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傳授向三維目標進行轉變,因此,這也成為明確課堂教學方法的關鍵環節。
二、如何發揮各種教學方法在這節課中的價值
在新課程改革下,每節課教學方法的選擇一般都是教學目標設計中選定的。但是,如何有效發揮所選教學方法的價值就體現在了教學過程當中。因此,本文就從三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上進行簡單概述。
1.誦讀法的應用?!豆识嫉那铩肥且黄Z言優美典雅、情景渾然一體的美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誦讀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對學生理解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鑒賞,使學生在腦海中對作者筆下的故都的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進而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體會“秋”的清、凈、凄涼。
2.自主法的應用。自主式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想確保自主法的有效應用,首先應明確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不是讓學生盲目地學,也不是說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就成了“閑人”,而是要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學,此時,教師要走近學生,去發現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目的是要明確“教”的方向,從而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在《故都的秋》教學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同時,讓學生帶著下面幾個相關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問題如下:
(1)作者是通過哪些事物來描寫故都的秋的?這些事物都反映了故都的秋的什么特點?
(2)作者為什么要將故都的秋和江南的秋進行比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3)文本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文本中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
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并將自己獨立思考的結論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之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以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3.點撥法的應用。點撥不同于傳統教學中將知識塞給學生,而是點出問題或者是需要思考的地方,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探究。在本節課中,在基本內容講述完之后,可以借助點撥法引導學生重新思考文中的一些句子,比如,“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等句子進行重新鑒賞,進而使學生在回味中感悟作者筆下的“清、凈、悲涼”,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本鑒賞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本節課所選擇的教學方法既符合新課程基本教學
理念,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獲得健全的發展。
作者簡介:杜云航,男,1992年10月出生,2011級本科在讀,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