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滕文生

摘 要:在體育課程改革的路上,清華附小提出了“每天體育‘三個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不僅保證學生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天一個健身大課間,每個學生有一個體育自主選修項目,而且在每天的清晨還開設了晨練微課堂,現在,晨練微課堂已成為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關鍵詞:清華附小;體育課程;改革;晨練微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7-0030-02
一、晨練微課堂的命名:源于校長的提議
清華附小的老師們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都在想方設法的把學校育人目標落實到他們的課程設置當中來。2013年2月期間,竇校長想出了金點子,要開始晨練,基于此我們就有了“晨練微課堂”。
二、晨練微課堂的創設:源于集體的智慧
我們體育團隊抓住了學校構建“1+X課程”的契機,總結我們以往的工作,推出了晨練微課堂。
我們體育團隊一致認為,既然是課程,就要與自由松散的鍛煉不同,也要與正規體育課堂不同,要體現自主、興趣,個性化發展。我們的課程緊緊圍繞健康、陽光、樂學的育人目標,扎實的落實在“一個好身體”“一身好體魄”的課程目標之中。
我們認為晨練微課堂是X課程,也是學生個性化體育鍛煉的自主構建平臺。從原本的晨練上升到課程,改變的不僅是一個詞語,更多的是終身鍛煉意識的宣傳、陽光體育計劃的全面開展、教師課程意識的提高、學校資源的深度開發。通過這樣的平臺,同學們實現了自主鍛煉、自主選擇、自我管理、自主發展。
三、晨練微課堂的組織:源于師生的配合
每天清晨7:15,學生們伴著動聽的樂曲來到操場。同時學校體育教師、器材管理小志愿者、小體育指導員就開始為大家服務,與廣大學生一同鍛煉,同學們三五成群,相互合作、彼此配合,有的練習跑步、有的在打籃球、有的在跳繩。足球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項目,我們附小的學子們懷揣著夢想飛奔在操場上。但是剛開始同學們是自己借足球自己踢,這樣既降低了足球的使用率,又沒有達到足球運動作為團隊項目的目的,同時我們還在思考怎樣把學校一直推行的小組合作應用到晨練微課堂中。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體育團隊提出“二、四、十”原則。
“兩人以上借球”。俗話說兩個和尚抬水喝,但在晨練微課堂里同樣是兩個和尚有球踢,通過這個小措施,學生們從開始自己一個人踢球滿操場追球撿球,過渡到兩個人互相踢球不再滿操場追球。學生踢球的效率高了,學生通過練習,不但提高了球技,而且加深了感情,懂得了分享。
“四人以上借球門”。俗話說“三缺一,不成局”,通過這個小措施,倆人合作逐漸形成了小組合作,從以提高自己的足球技術水平逐漸發展到小組的配合,形成了小球隊的雛形,這樣的球隊就可以擁有一個球門。
“十人以上借場地”。我們把大操場平均分成若干小足球場,每當有同學要踢比賽的時候,體育老師都建議學生們踢五人制足球賽,提供給學生一塊專用場地,便于他們比賽。通過這個小措施,在學生當中形成了組隊比賽的高潮,足球運動逐漸形成了清華附小的第一運動。
四、晨練微課堂的未來:源于提升的思考
在日復一日的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在想怎樣才能更多、更好的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生的成長進行相互對接呢?其實在晨練微課堂中不僅僅只有這一個故事發生,通過以小足球為代表的這個故事反應出來的都是我們的老師們圍繞著學校的理念,圍繞著學校的課程又進一步延伸,進行了創造性的勞動。所以當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站到學校的層面去想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勞動,故事就這樣奇妙的發生了!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干的,在課程建設的路上我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天災人禍”霧霾突襲、“聲音大小”影響居民休息等,猝不及防的我們也曾傷心的收到了投訴,但是綱領中說的好:問題就是研究的課題。我們一幫男人手拉手,心連心,迎難而上,我們堅信只要對學生的健康有利,就要堅持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并且要做的更好。于是各種問題都不再是問題,而是轉化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總是能想到合理的解決方法。
例如:晨練微課堂初期,學生們借還器材時需在誠信手冊上寫上年級、班級、姓名以及所借的器材,比較繁瑣。在借還器材的高峰期隊伍能排十幾米遠,看著孩子們每天把時間浪費在借還器材上,體育老師十分著急,并馬上商討,怎樣才能到達無縫對接,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利用在鍛煉身體上,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體育團隊推出了“誠信墻”利用護照借還器材這一措施,學生只要拿著護照來到誠信器材室前,把護照交給志愿者就可以領取到自己所需的器材,而志愿者只需在護照上蓋上相對應的“健康”“陽光”“樂學”章并把護照按年段放在誠信墻里,借器材的過程便全部完成。當學生鍛煉完后,只需把器材交還給器材管理員,自己到誠信墻取回護照,整個借還器材的過程便完成了,大大增加了學生鍛煉的時間。
組建自愿者隊伍,從全幫全扶,到半幫半放,再到完全退到舞臺之后,男人幫與孩子們一同分享,一同鍛煉,一同成長,收獲了我們課程建設之路上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