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中職教育發展的需求,將學生實習就業意識融入整個實習環節中,更新理念,開發多元實習方式,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加強實習就業管理、考核,培養符合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努力做到就業應能勝任崗位工作,從而體現學校以應用為宗旨的教育教學觀念,使學生完成由學校向社會的過渡,達成從實習到就業和提高學生素質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中職;實習就業;管理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實習,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層次的必由之路,學生能夠在企業學到許多課堂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縮短了學生向職業人轉化的時間。
一、學生實習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價值觀、職業理想模糊
從學校走進企業,面對全新的環境和流水線工作學生對一些人生問題缺乏認識,如:人應該追求什么?人生的價值是什么?為企業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這類問題模糊。
2.職業綜合素養、溝通能力差
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職業綜合素養能擁有較多的成功機會。學會與人合作、共事、增強參與意識和學會生存是社會化進程的重要部分,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是人際關系的基礎,中職學生普遍缺少的就是這種處世交往能力和獨立生活耐挫能力。
3.實習期工資較低、勞動安全無保障
中職學生在走向正式工作崗位前,絕大多數都有實習的過程。中職學生到企業以后由于所學專業技術有限,真正能做到頂崗實習的比較少,有很多企業在接收實習學生以后常常不按照與學校協商確定的要求來執行,把實習學生視為廉價的勞動力使用,很容易出現超時工作,低廉工資的情況。
二、改革深化實習工作的對策方法
1.加強實習崗前指導,建立充分的思想準備
根據學生實習崗位前,安排實習就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對實習學生進行專題輔導。(1)制定學生職業規劃,樹立理想信念,明確人生意義。(2)學習崗前職業道德及實習企業的員工規范,使學生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是培養中職學生提高能力、促進成長、適應社會的特定過程和重要階段。(3)實習前,請相關企業人事部門簡要介紹企業信息,讓學生知道即將實習企業的概況、文化、特點、規章制度等。(4)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強調實習過程中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學生的法制觀念。(5)學習實習企業的安全規程和技術操作,如:安全生產制度、安全用電制度等。
2.加強實習過程中的心理輔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較差,尤其是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因此,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詢,使學生心理獲得健康發展,這是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引導學生正確與人溝通、交談、交往的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實習就業指導教師應根據實習生的心理情況,及時給予輔導,使學生學會同領導、同事、同學相處,協調共事,接受企業領導給予的工作安排和批評,逐步學會尊重、關心、善待、理解、體諒他人,謙虛、真誠地對待他人。
3.加強實習后的就業指導,鼓勵“先就業、后擇業”
中職學生要對自己的實習工作有個準確認識和定位,在工作之始,學生受生活閱歷、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環境變化、知識素養等多方面的限制影響,難免遇到挫折,因此要幫助學生不斷分析、了解自己,摒棄“好高騖遠”,腳踏實地的認識自我,根據自我的專業能力,技能和興趣尋求相應的職業。
實習的時間有限,收獲卻是很大。實習中不僅鞏固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還通過親身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了解到了企業運作生產流程及各個環節,體會到一般員工的感受并能找出自身與企業需要的差距,同時學校也針對學生實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了深入研究并制定對策,為學生今后適應企業環境和實際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無論對學生今后在企業工作,還是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任仕君.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調查[J].現代教育管理,2009(03).
作者簡介:王巖巖,男,1980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通化市職教中心,研究方向:實習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