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環境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環境教育已經迫在眉睫。現主要針對高中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環境教育
近年來經濟與社會得到不斷發展,人類社會達到了一種空前的繁榮,但是與此同時,一些環境問題也隨之出現。
一、高中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
高中地理作為我國眾多學科之一,是展開環境教育的重要學科。高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教育,能夠直接向學生展示世界中的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通過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人類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知道怎樣利用環境、怎樣改造環境以及怎樣保護環境。
二、怎樣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環境教育
1.課堂講授法
課堂講授法是高中地理課堂中一種最普通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網絡、學校圖書館進行資料查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生。
2.開展與環境問題相關的知識講座
很多當前熱點的環境問題都是高中生非常關注的,學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學校中展開專題講座。比方說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在一些城市經常會出現重大的災害性天氣,教師就可以開展以“全球氣候異常,誰是禍首”的專題講座。另外還可以與教材相結合,展開有關水土流失治理以及荒漠化防治知識的講座,通過這些講座的開展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3.課外實踐法
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一些環境教育實踐 活動中,比方說測試降水等等。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監測方法等知識,可以在測量降水量以后對降水進行酸堿度的測試。
學生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環境意識,同時還增強了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4.充分利用環境日進行宣傳
為了促進環境意識的形成,聯合國設立了世界環境日、世界人口日等節日,教師可以對這些節日進行利用,組織學生針對環境問題展開宣傳。在宣傳的過程中學生會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還喚起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參考文獻:
宋建紅.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對學生環境認知影響的評價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5).
作者簡介:陳宜春,女,198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西省宜春三中,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