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堂,是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應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從而展現學生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過多地強調了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學生缺少了許多靈性和活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作為一線教師將如何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
一、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人的能力并不是只靠“聽”而會的,還得靠“做”,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就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就不要由教師說出。要想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我們就要大力改革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把課堂交付給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再“后教”,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要適時點撥,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學習主人。
二、營造寬松的數學課堂氣氛
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既在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和喜惡所在,在學習上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他們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是良師,更是益友。
三、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并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通過“讀一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就能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
2.通過“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應試教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3.通過“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4.通過“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按照新課程標準,每學年的教學難度不是很明確,教師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題和課后習題的程度,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本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新教材的習題配備,并沒有注意按難易程度排列,有些練習、習題中的問題,比章節復習題中的問題還難。
四、合理地開展合作學習
新教材提倡“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得到充分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常采用如下兩種形式:
1.讓學生在合作競爭中學習。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討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各個小組派出代表闡述本組的方法,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作出評價,老師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2.讓學生在學習中合作競爭。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學會求知。
五、將生活融入數學
1.生活實例融入數學。結合身邊的實例融入數學課,讓教與學跳出課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簽及折扣、銀行的利率、家裝材料的購買面積估計以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都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求知的內驅力,使其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2.數學問題回歸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理解。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
作者簡介:毛應謙,男,1966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丹縣第三中學,研究方向:中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