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亞平
摘 要: 體育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所謂創造性,是指能夠用不同尋常的眼光看問題、發現問題,并提出獨特而不一般的有效解決辦法。針對當前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體育教學應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索”的課堂氛圍,善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尋找創新方法。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創造性 培養方法
體育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貫穿于體育教學中。那么,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營造創造性的環境,培養創造性人格
體育教學實踐證明,在專斷的師生關系中,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精神抑郁,學習被動。因此,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應該民主,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嘗試用不尋常的方法理解事物,不贊成依賴與順從,則可形成利于創造性人才成長的“氣候與土壤”。學生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求新求異、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也不應一概否決,而應加以正確引導和正面鼓勵,這樣消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學生就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富于幻想,大膽思考。如在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不教游戲方法,而只是提供游戲必需的場地、器械條件,讓學生自主思考,得出游戲方法。教師在練習中采用學生自創的游戲方法,并在練習中加以引導,激發學生不斷改進。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信心等得以增強,克服膽怯、克服困難的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揚。
二、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創新意識
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的傳統方法,學生只是灌注知識的容器。在練習過程中,小干部進行指揮、管理是理所當然的,后進生始終把自己擺在一個被指揮、被管理的角色位置上。傳統教學中,老師、優生、后進生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師生要善于打破這一思維定勢,教師應給每一個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經常進行角色轉換,各盡其能,大膽思考,對問題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結論,幫助學生積極尋求多元的學習目標和方法,并積極接受和采納學生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每學年的體育理論知識測試中,總要出一道這樣的題目:假如你是體育老師,那么你會如何設計一堂生動活潑的體育課?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想象,提出的許多新奇有趣的方案,頗能開闊教師思路,使體育教學更符合學生實際。
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創造精神
傳統體育教學以技術傳授為主要教學目標,形成了“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巡回指導→終結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這種教學模式存在教學目標單一,組織教學形式僵化,忽視個性差異、能力培養,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等不足,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相差甚遠。
創新總是和自主練習結合在一起的,給學生適度的“自主權和自由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自我鍛煉能力。當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法,參與發現適合的學習資源,闡述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自己承擔選擇的后果時,就能最大限度地進行意義學習。實踐證明,這類參與學習比消極學習有效得多。當學生以自我批評和自我評價為依據,把他人的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就會得到強化。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發現有些學生提一些新奇、古怪的問題,教師不能將此視作離譜,而應積極鼓勵他們質疑,鼓勵他們標新立異。教師在研究教材、選擇教法時就應考慮如何巧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構建一種思維活躍的具有創新功能的體育教學模式。例如,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自帶準備活動和整理運動,自編規則,自制器材,自己做裁判組織比賽,等等。又如針對學生個性、特長、情趣等分組,采用“小團體學習法”,利用小團體協同學習,使全體學生經常一起學習和鍛煉,讓他們動腦筋,也想也練,嘗試體驗,并與同伴切磋琢磨,相互討論交流,不斷培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因勢利導,培養創造性思維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任。體育教學雖然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但它的操作過程主要是通過學生運用各種知識、技術與技能的反復練習,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個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探索的時間,也為教師創造了更多啟迪思維、引導創新的機會。如前滾翻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個別學生能獨立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雖說動作不是十分規范,但可以說是比較大膽。一時間,許多學生紛紛效仿。由于不能掌握動作要領,于是千奇百怪的練習方式就紛紛呈現。為了不影響教學效果,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教師應及時中斷練習,對學生的這些行為加以正確引導。首先,鼓勵學生的創造行為。其次,對練習提出明確要求。這樣可以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努力創造。既滿足學生求異、求新、進取的欲望,又促進思維習慣的養成和思維品質的發展。
五、利用體育的項目特點,培養創造性品質
體育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不畏艱難的意志品質,在集體項目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通過競賽活動,可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形成優良的創新品質。例如50米接力跑,通過團體比賽,學生的快速跑動能力在群體興奮中很容易被發掘,從而使部分學生的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其結果必有勝敗之分,但勝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創新能力發展過程中“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風格。因此,利用體育課培養學生的意志、毅力和進取奉獻精神等創造品質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總之,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新課程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以創新的意識,積極參與體育課程改革。在體育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教師在把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化枯燥練習為有趣練習等方面都充分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思維、自由創新的時間和空間,進而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創新和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穎奇.體育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創新培養[J].體育教學,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