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琳
摘 要: 畢業生就業穩定率關乎學校聲譽和畢業生的可持續發展, 是職業學校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通過分析學生個人、企業、學校教育三個方面對職校畢業生就業穩定率的影響,從職業指導、管理服務、家校合作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就業穩定率 就業指導 分層管理
一、從一則學生短信說起
前幾天,我收到一個學生的短信。他叫范×,家在保定市城郊,兩年的汽車維修專業學習后被推薦到龐大集團下屬廊坊市某4s店工作。他在短信里詢問:老師,我可以回去嗎?我立即發覺,這位學生不想在那里干了。我回信:你為什么想回來,那里條件不好嗎?他又在短信中說:離家太遠了,回家不方便。
我不反對學生“跳槽”,但工作沒倆月,工作性質、工作環節、實踐技能什么都沒掌握,朝三暮四地換工作,盲目跳槽會失去技能水平提高的機會,對他的未來發展未必有利。我想到全國著名職業教育專家、《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材的主編蔣乃平老師來我市講座時說過的一句話:“你們就業率百分百之后的畢業生,現在還在做那個工作嗎?……”
我校甚至是全市、全國在實行在校生頂崗實習的政策后,抓住了市場就業機會,有效提高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百,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洗禮”后,畢業生的就業穩定率卻遠遠達不到預期值。
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穩定率受到學生及家長乃至全社會的關注,就業穩定率關乎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是新生源選擇職業學校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穩定率應該與就業率一樣,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影響職校生就業穩定率的因素
就業穩定率是近幾年社會和家長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所謂就業穩定率是指初次就業安置后,勞動力在本職崗位或相關職業群工作較長時間,初步完成職業經驗積累,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影響職校生就業穩定率的因素,不外乎以下三個。
(一)學生個人因素。
學生的價值取向是影響就業穩定率的首要因素。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北京市職業學校職業指導體系與實驗研究”課題組的問卷調查顯示,北京市四所重點職業中專三個年級的在校生中關于職業理想的期望主要集中在白領、自己創業當老板和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專家這三項,而期望成為高級藍領的比例在各級中都相對較低,而且年級越高期望成為白領的比例越高,總體來說期望偏高,說明在校中職生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尚不十分準確。
(二)企業因素。
與校園不同,企業作為另一種社會角色,追求經濟效益是天經地義的。因此,企業的規章制度、文化內涵、操作流程都是服務于經濟效益的,導致剛剛步入社會的實習生難以適應苛刻的要求和嚴厲的管理制度。
某些用人單位在招用職校畢業生時,采用“大量招工,隨時裁工”的策略,即面向學校招收大量低薪勞動者,試用期間隨時裁員,這一做法表面上無可厚非,但間接影響到學校在家長和社會中的信譽。
(三)學校因素。
某些職業學校在價值利益的驅動下,急功近利,采用民辦學校短期教育模式,在校生只學習技能,不開設理論教學和文化課學習,授之以“魚”但不授之以“漁”。畢業生用“一條腿”走路,失去了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學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缺陷。畢業生做不到“以校為榮”,在未來工作過程中自然對學校和企業負責沒有意識。
三、我們應該怎么做
蔣乃平老師說:“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要幫助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強調新畢業學生的就業穩定率,對職業學校而言,做好以下工作至關重要。
(一)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加強對學生實習前的就業指導工作。
1.幫助學生樹立“大就業”觀念,尊重現實。
降低擇業的期望值。在校學習期間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方向,鞏固專業思想,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不斷提高自己適應未來社會和職業發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質,做好職業準備,為今后就業、創業教育打下基礎。
2.開展擇業指導和咨詢活動。
職業學校要積極開展擇業指導和咨詢活動,引導學生正確估價自己的水平和特點與就業市場,正確認識社會需求和個人實現的關系,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好擇業的心理狀態,糾正定位偏差,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就業形勢。
3.培養學生創業精神,鼓勵學生創業。
學校創業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創業意識的樹立、創業品質的培養、創業知識的學習、創業能力的形成上。要引導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形成自主創業的基本能力,要幫助學生認識創業活動的規律,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一步了解與運用創業的知識、方法、要領,從而提高創業能力,解決就業問題。
(二)結合對學生分層管理的效果,規范就業安置程序。
根據學校開展的分層教育的成果,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道德評估成績、專業理論水平、實際操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指標,對學生的就業崗位提出建議,做到“人盡其才”、“人職匹配”,減少學生的流動性,加強學生在未來崗位上的工作穩定性。
加強信息反饋工作,學校要建立長期跟蹤服務體系,對已就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服務,統計已就業學生的勝任率、稱職率,形成畢業生就業反饋信息系統,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二次甚至多次就業再安置。
學校要指派教師到行業企業指導實習,創新校企共管模式。通過帶隊教師,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變化和存在的問題,監督企業在用工方面不合理不合法的行為,及時通報學校和有關部門,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三)尋求家長合作,共同做好學生穩定工作。
學校應該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向家長及時了解實習生的思想動態,盡量排除學生盲目跳槽的情況。要對家長給予職業指導的相關咨詢,幫助家長了解就業形勢和企業對職校生的具體要求等知識,從而實現學生未來發展負責的目標,進而樹立學校在家長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增強家長對學校就業安置工作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田光哲,李祥偉.創新職業指導新理論.
[2]卜麗娜,高陸.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分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9-3-2.
[3]劉建華.試論加快中等職業學校自身發展的對策.廣西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