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懌雋
摘 要: 英語寫作課程在高職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培養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必修課,寫作課程在面對市場對人才的新需要時,急需實現由應試型傳統教育模式向實用型現代教育模式的轉變。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語寫作課程現存的問題,并基于工作過程探討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高職英語寫作 工作過程 課程改革
一
近年來,高職英語專業在面對要求越來越實際的市場需求及越來越激烈的高校生源競爭的雙重挑戰下,要想創建專業優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就必須謀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上的有效轉變。英語寫作作為高職院校英語專業類的主干課程之一,也面臨由應試型教學向實用型教學轉型的重大變革。尤其在外貿外事活動越來越頻繁的今天,能夠在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進行常規的書面英語交流,熟練使用常用的英語應用文體,更是企業對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基本要求之一。鑒于此,我們發現,現今不少高職高專院校英語寫作教學不能滿足這種需要,存在種種弊端,因此有效的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1.教學模式固定化。
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遵循教師講授寫作目的——教師講授寫作范文——,教師講授常用詞組和句型——學生根據范文仿寫——教師收作文批改點評這樣的固定模式,這個流程固然能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目的,有效地把握重點難點,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把寫作“能力”作為“知識”灌輸給學生。從本質上來說,教學沒有脫離傳統教學“我說你聽”、“我教什么你記什么”的一貫套路,不符合現代學生的個性特點,可能導致課堂互動的缺失、課堂氣氛的沉悶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2.教學過程簡單化。
教學中仍然將范文或例句當成標準答案,要求學生背誦的情況。在寫作中,學生仿寫只是一個階段,最終的目的是能夠將所學內容內化,并且根據不同的情景和工作要求,寫出不同內容的文體。只從結果上檢驗學生是否將范文或例句記住,而忽略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已經對于所學內容理解并能夠融會貫通地運用,才是舍本逐末。
3.教學反饋形式化。
傳統的反饋方式,即教師課后的作業批改和講評存在一定弊端。首先,如果教師對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不能進行監控,就無法得知學生作業是否獨立完成,或者借助了其他電子工具,等等;其次,等教師批改完作業進行下一次講評,中間隔了較長時間,學生對所做的作業印象不深刻,講評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再次,由于寫作作業的批改強度大,教師受時間和精力所限,大多數學生作業即使得到批改,也不能得到教師詳細的評語和指點,用錯的字詞不能一一指出,甚至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寫個日期了事,學生得不到來自教師有效的反饋,無法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清晰的認識,因而對教師的反饋越來越不重視。
4.教學評價單一化。
如今的教學評價,往往采用終結性評價的方式,缺乏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監控,教師無法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終結性評價通過簡單的一次期末考試,考查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必然不能涵蓋所有知識點,也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課堂表現。學生只要在考試前將重點背一背,就能將考試應付過去,實際能力提高與否不能得到充分驗證,缺乏全面客觀真實的評價。
5.教材內容陳舊化。
如今的英語寫作,不再僅僅局限于命題作文,更將范圍擴展至社會生活企業交往各個領域,內容更廣,題材更多。不少高職院校采用的教材都比較陳舊,理論內容過多,缺乏場景設計和工作背景,跟不上日益變化的社會需要。加上不少教材在難易程度上脫離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水平,章節設計上不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要求,給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帶來許多不便。
二
基于以上,我認為,高職高專英語寫作課程改革應該基于過程展開。
1.突出教師教學過程的重要性。
在課堂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因此,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重點難點外,更要注重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氣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根據模塊化工作任務自主設計工作流程、頭腦風暴、經驗分享、通過視頻展示工作情景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要加強語言、社會背景的文化輸入,幫助學生理解寫作情境。教師在課堂中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幫助學生列框架、打草稿、理清思路,確保對學生有一定的面對面的指導過程。
2.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中國學生受應試教學的影響,更愿意被動地接受答案,鮮少有在學習中主動地提出問題并探求解決問題途徑的意識。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在自己寫作時不積極主動,卻認真記錄參考范文,準備回去背一背。這樣帶來的結果是學生自己不敢思考,也不愿思考。因此,學生首先要摒棄傳統的學習理念,放棄追求所謂“正確答案”,告訴學生寫作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寫出的東西只要語法正確、內容切題,結構清晰,就是“答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思考,不用一個簡單的答案束縛他們,而是讓他們專注于寫作過程,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轉換他們的學習習慣。同時,同一個課堂上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基礎能力和學習要求,教師要激勵學生多提問題和要求,才能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掌握每個學習個體的不同特征和能力。
3.突出反饋過程的重要性。
有效的反饋應該是多層次并且始終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了工作任務后,就要進行課堂反饋:在學生寫前準備時,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在學生撰寫提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結構組織,在學生打完草稿后,進行適當的語法和句型上的提點。這樣的一對一指導既能促使師生互動,又能讓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有大體掌握,等大多數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再就剛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全面總結。同時可以通過學生互相評點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展開。
4.突出教學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
好的評價制度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情況自檢。要進行科學的形成性評價,教師要對每個學生制訂檔案,每堂課都要根據出勤、課堂參與度、課堂任務完成情況、課后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核,并進行階段性任務考核。期末時,將各項按照一定的權重進行綜合評定,同時結合個人自評和小組互評,全面公正客觀地給予學生整體評價。
5.突出教材設計中工作過程的重要性。
在教學改革中,引進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和學校實際教學條件的,教材根據最新工作崗位要求,設計教學模塊和教學內容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職英語專業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地自主編寫適用的校本教材,好處是可以根據當地市場的人才要求和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最新的工作情境為平臺,以任務為載體,設計符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模塊和教學過程,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再版更新。
不少高職院校的英語寫作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探索,鑒于其在課程系統和學生就業能力組成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和學校應大膽嘗試,探索出符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的有效途徑,培養出更多具備良好英語寫作溝通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楊建.過程寫作法在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3(34).
[2]曹向東.高職英語寫作課課程改革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
[3]周莉娜.過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