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巫芳芳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生活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的”。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故事、童話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即幼兒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對話、動作、表情等富有創造性的表演,再現文學作品。這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
關鍵詞:指導;表演游戲;體會
幼兒參加表演游戲是兒童早期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下面以《三只羊》為例,談談在開展表演游戲中的點滴體會。
一、游戲主題的正確選擇,是開展好表演游戲的前提
電視劇《喜羊羊與灰太狼》,是本年度幼兒最喜聞樂道的節目。而《三只羊》是一個傳統的優秀文學作品,它有趣的情節、簡單的對話,易于讓幼兒掌握和表演,且通過該故事能讓幼兒初步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有助于培養幼兒互相幫助的好品質。根據以上情況,我們將傳統文學作品《三只羊》和熱門電視作品《喜羊羊與灰太狼》進行有機整合,對《三只羊》的角色、情節、對話進行了適當的改編,如,喜羊羊——大羊、美羊羊——中羊、懶羊羊——小羊、灰太狼——大灰狼,同時增加村長這一角色。在原有文學作品的對話中,增加了電視作品中的經典對話:灰太狼——“我一定會回來的!”紅太狼——“還不快去抓羊”等,借助這樣的改編與整合,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表演游戲的積極性。
二、充分的游戲準備,是開展好表演游戲的重要保證
表演游戲的準備包括經驗的準備、材料的投放、環境的創設,這三者缺一不可。
1.幼兒對表演作品的熟悉程度決定了幼兒表演該作品愿望的高低。所以,在幼兒表演《三只羊》之前,我通過多種途徑讓幼兒熟悉作品,將該作品設計成一個領域活動。在講述時,我富有表情、配以恰當的手勢,根據角色變換語調,使作品中的形象栩栩如生,有效激發了幼兒對該作品的興趣。
2.恰到好處的材料投放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在表演游戲中,材料投放太少,不利于激發幼兒游戲的熱情,而過多的游戲材料,則容易干擾幼兒游戲的注意力。因此,在本活動中,我根據每組幼兒的實際人數,為每組幼兒準備了兩套表演頭飾和服裝,既保證了每個幼兒都有表演材料,而且因為游戲材料只夠人手一套,幼兒想要扮演自己心儀的角色時,必須與小組同伴進行協商。
3.環境創設尊重幼兒的意愿,保證其自主性。教師提供了時間、空間和基本材料后,鼓勵每組幼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根據表演的需要自主進行擺放創設,幼兒的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三、指導策略的恰當運用,是開展好表演游戲的關鍵
1.激發興趣,學習表演技能。表演游戲《三只羊》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的活動中,我利用磁性貼板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提問,讓幼兒在輕松的一問一答中學會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在第二階段的活動中,讓幼兒欣賞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三只羊》錄像,并通過觀看后的談話引導幼兒做出三只羊跑的不同動作、灰太狼的動作等,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所有角色的動作。
2.精心分組,提供平等展示平臺。以往組織表演游戲,老師們都喜歡讓能力強的幼兒擔任主角,這樣做,弊端十分明顯。即能力強的幼兒由于得到較多的鍛煉機會而能力更強;反之,能力較差的幼兒因較為缺乏鍛煉機會而能力更弱。為此,將全班幼兒分為紅、黃、藍三組,每組中表演能力強弱的幼兒相互搭配,表演時每個角色有兩名幼兒同時扮演。這樣,能力強的幼兒帶動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表演,有效地避免了能力較差的幼兒在表演游戲中的畏難情緒,且在與能力強幼兒的共演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3.鼓勵引導,支持幼兒創造表演。表演游戲雖然以作品為依據,但它是幼兒的游戲活動,不同于文藝演出。在表演游戲中,幼兒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編自演的創作活動,他們以表演為樂趣,不十分注意表演的效果。對此,教師應給予鼓勵和指導。通過提建議或組織幼兒討論來提高劇本和表演水平,使表演游戲成為發展幼兒創造能力的平臺。
“教育之父”福祿貝爾說過:“游戲是幼兒的第二生命”。作為老師,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游戲中關注幼兒的需要,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尊重幼兒游戲的主體性,促進幼兒游戲的自主性,使表演游戲煥發其獨特的教育魅力,讓幼兒在表演游戲這塊沃土上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劉淼,李霞,朱麗梅.幼兒表演游戲的特點、指導原則與教學潛能.學前教育研究,2003(6).
作者簡介:孫敏,女,1981年12月出生,本科,園優秀教師,就職于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北城區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致力于幼兒表演游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