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關注的只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全面發展,反而弱化了對學生字詞能力的培養,導致小學高年級學生字詞積累少,不能滿足新課標發展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字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符合新課標對字詞教學的要求,其次,培養學生對文字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字詞,養成獨立自主學習字詞的習慣,再者,讓學生了解我國字詞發展的歷史演變歷程,感受文字的魅力。結合多年實踐經驗,談一談小學語文高年級字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字詞教學;策略與對策
一、當下新課標對我國小學語文字詞教學的要求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在六年義務教育范圍學習字詞數量兩千五百個,這是在數量的要求,另外,在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也有嚴格的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我國小學在字詞教學方面的要求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在第一階段,要培養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數量上要求學生能認識常用漢字一千六至一千八,在認識的字詞當中還須有八百至一千個字詞能寫;其次,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字典,能用部首法或者音序法獨立識字;再者,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以及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積累字詞;最后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自己學習的字詞。在小學學習字詞的第二階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漢字的良好習慣;在識字的數量上要求要認識兩千五百個字詞,其中對能寫的單詞數量要求增多,大概有兩千個字詞;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在學習小學教材的過程中,學生自身可以利用字典,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詞的意思,初步了解這些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及在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優美文字以及精彩篇章,讓學生在閱讀以及實際生活的過程中獲得字詞材料;在寫作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精彩字詞。最后一個階段是對針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的。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識字能力,能夠累計認識常用的漢字三千個,其中有兩千五百個左右要會寫;借助詞典,使學生可以獨立閱讀,理解文章出現字詞的含義以及在文章中表達的意義,體會字詞想要表達的效果。
根據上述的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對字詞教學提出了多維的目標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具有識字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久而久之,養成獨立、主動識字的習慣;接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積累字詞的能力,最后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學習以及生活需要,運用學習到的字詞表情達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高年級字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還應該培養學生字詞積累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字詞遣詞造句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字詞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自學,教師處于督促與指導地位
引導學生自學字詞,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時刻處于督促以及指導的地位。在學生預習生字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給這個生詞注音,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學習漢字,這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并非難事。另外,在學生自己學習字詞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以前學到的知識,分析生字的偏旁部首,弄明白字形結構。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字詞,語文教師必須要求學生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查找,了解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對于不明白的字詞,教師要讓學生標注出來,在語文教師講解新課的時候予以解釋。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字詞教學的效率,首先要檢查學生預習時對字詞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對黑板或者生字卡上的至少兩組字詞進行認讀,對于部分字詞的意思還要給予解釋,讓學生朗讀關鍵詞在原課文的句子,并根據句子中的含義進行相對應的解釋,換言之學生在預習之后,要將關鍵單詞放在原文的句子中進行分析,并進行詳細的解釋。如果有些學生在讀音或者含義上出現錯誤,語文教師要及時指正。筆者在進行字詞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會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課堂練習,對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或者詞語進行描摹(學生的寫字本不是一般的作業本,而是教學時發的輔助教材,可臨摹)。在課程結尾的時候,讓學生集體朗讀文章中出現的關鍵字詞,并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回去趁熱打鐵,將新學習到的字詞抄寫五遍,并給新詞注音、組詞或者造句。有時為了相應新課標的要求,筆者也不愿意給學生增加課程負擔,但基礎的作業還是很有必要的,那么為什么讓學生抄寫五遍呢?這是筆者看了一位特級老教師寫的文章之后,借鑒的優點與長處。根據這位老教師總結出來的經驗,五遍是學生最佳的接受程度,在這個點上學生一方面可以記住生詞,另一方面能減少學生的作業壓力,不需要多用功,因此,五遍剛剛好,能夠在最科學的狀態下,幫助學生提高字詞的積累水平。
2.緊抓字詞的書寫
對于學生來說有一手漂亮的好字是至關重要的,至少在小學生十幾年的考試生涯中,字寫得漂亮的學生在考試中都會占一些優勢。因此,小學語文高年級字詞教學的策略還必須緊抓字詞的書寫。具體來說,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督促: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字詞教學的過程中,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師在字詞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指導者,尤其是字詞的書寫教學,更是如此,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寫、去學。在學期剛開學,教師不要著急講課,而是花費幾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寫字,為學生講授一些關于漢字的基本常識,比如,起筆,行筆、落筆要有輕重緩急;字體要端正,結構要勻稱。對于那些寫字方式不正確,字體不夠美觀的學生,語文教師要指明原因,幫助學生改正。
(2)語文教師多提醒學生,將字寫美觀。首先語文教師在字詞教學的時候,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正確的握筆姿勢。對于那些寫字過程中桌面不整潔,本子放歪以及寫字習慣不好的學生,語文教師要及時提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適當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對學生采取一些小懲罰,比如,對那些屢教不改、作業潦草的學生,可以讓其重新寫,無規矩不成方圓。
(3)樹立榜樣的作用,多評比,多表揚,多激勵。語文教師在字詞教學的時候,要樹立榜樣,發揮榜樣在班級教學中的作用,對于那些寫字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將其作業本在班級內展示。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多表揚學生,多激勵學生,對于那些進步很大的學生,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激發其他學生寫字、練字的欲望,培養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從而促進小學高年級字詞的有效教學。
三、教會學生解釋字詞的正確方法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理解字詞主要依靠的是字典類的工具書或者聯系上下文進行推想。但是在考試的時候,沒有字典的幫助,學生只能根據上下文進行推想,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應該怎么辦呢?因此,筆者在平時字詞教學的過程中,還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解釋詞語的方法。主要教授的方法有同義換詞法,比如,暖和與溫暖,推選與選舉;分析綜合法,換言之就是將構成詞語的關鍵詞拆分,分別解釋,綜合理解,以便于確定詞語的意思;反義否定法,也就是根據該詞語的反義詞來確定原詞語的意思,比如,清楚與不模糊,潮濕與不干燥等等。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高年級字詞教學不單純是一種識字教學,還必須在立足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基本的字形、字義以及造字法,讓學生理解音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掌握我國古代造字的規律,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以便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易華風.有“的”、有“法”、有“情”:中高年級字詞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10(01).
作者簡介:次仁拉姆,女,1976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西藏林芝地區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