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春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道、授業、解惑不是唯一的目標,更重要的是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且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獨立思考,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來解答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數學學習水平的高低。通過這些年的數學教學實踐,我簡單地說說關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幾點心得。
一、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本身是看不見的,培養思維的深刻性表現為不循常規、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尋求變異、勇于創新。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再加工”,敢于質疑,創造性地尋找獨特簡捷的解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這些都能促進學生思維獨創性的形成。有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一針見血地解決問題。
二、開拓解題思路,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教師通過補充條件和問題,改變敘述方式做擴題訓練、審題訓練、自編應用題訓練等,拓展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推理等方法進行思考,這其實就是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
三、加強技能訓練,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教師可設定規定時間內完成計算題的數量,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運用拼圖等圖像訓練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玩具也是有益的配合,老師要注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切忌揠苗助長。
四、進行數學說意練習,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教師應對學生加強語言的調控,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學生能夠有根有據進行思考的基礎。因此教學中要使學生準確無誤地說出解答思路,逐步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相互之間多學習,取長補短。探尋開展思維訓練的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使學生養成積極鉆研的學習習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都很強的社會有用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