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宏
摘 要: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是職業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分析了汽修行業職業素養的特點,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基礎及其形成原因,列舉了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需要的基本條件,闡明了圍繞職業素養的三大核心,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職業院校 職業素養 汽修專業 培養方法 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186-02
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主要培養目標是合格的汽車維修從業人員。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職業院校汽修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才能在人才競爭市場占有先機和一席之地。因此,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是提升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有效措施。筆者結合職業院校汽修專業人才培養實踐,對如何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 什么是汽修行業職業素養
1.1 職業素養的一般含義
一般來說,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習慣、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職業素養的三大核心為以下方面。
1.1.1 職業信念
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涵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是一個成功職業人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良好的職業信念是由愛崗、敬業、忠誠、奉獻、正面、樂觀、用心、開放、合作及始終如一等組成。
1.1.2 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是做好一個職業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各個職業有各職業的知識技能,每個行業還有每個行業知識技能。
1.1.3 職業行為習慣
“職業行為習慣”,職業素養就是通過長時間地學習—改變—形成而最后變成習慣的一種職場綜合素質。
1.2 汽修行業職業素養的特點
汽修行業職業素養與一般行業有著共同的基礎,如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等,還要有汽修行業特有的職業素養。
(1)熱愛汽修行業,對汽車業前景充滿信心,愿意終身從事汽修相關行業。
(2)具有基本的汽修專業理論知識,在技能方面,求知欲強,不僅具有較扎實的維修技能,而且關注汽車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言行舉止具有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在工作場所衣著整潔,操作規范,對待客戶熱情周到。
2 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基礎
根據長期的觀察與了解,職業院校剛入學的學生基本素質有以下特點。
優點:能吃苦耐勞、待人真誠,心理承受能力強,不怕挫折。思維活躍多變,對新事物敏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動手能力強。
缺點:做事耐心不足,堅定性不夠。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往往不感興趣。文明意識較差。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語言表達不規范,待人接物方面,對人無正確和禮貌的稱呼,不知道如何關心人、幫助人,與人難有合適的溝通;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不夠。
形成職業院校學生素質基礎的原因為:職業院校學生有六成以上來自農村,有約30%來自于貧困地區。農村來的學生有城市學生不可比擬的優秀品質,但由于從小所處的臟亂差的環境以及與社會接觸較少的狀況,加上農村家庭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決定了學生接受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和訓練層次較低,內容也是不全面的,使得他們基本沒有成型的文明習慣。
根據以上分析,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基本素質與汽修行業職業素養之間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汽修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努力提高綜合素質,達到和接近汽修行業職業素養的要求。
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職業院校要具備一定的基本條件,職業院校的教師要掌握相應的方法,全校師生員工齊心合力,才能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到較為理想的程度。當然了,汽修專業學生培養職業素養還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3 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基本條件
3.1 環境條件
主要從實訓環境上創設職業氛圍。一是實訓教室的企業(工廠)化實景布置;二是實訓設備現代化;三是實訓場地張貼職業理念的各種標語和現場管理看板,四是教師職業化著裝。
3.2 師資條件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師者,不僅要授業,更要注重傳道。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因此,職業院校要加強對教師職業素養的培訓和教師自身加強職業素養的養成相結合,大力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自身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一是職業道德要高尚,在實訓教學中,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理解能力差、動手能弱而對學生進行言語打擊或不耐煩,真正塑造一個良好的行為形象。
二是專業技能要高超。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和操作能力是職業院校實訓教師做好本職工作、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
三是職業行為要規范。學高為師、身正是范,在實訓教學中,實訓教師要時刻注意言行舉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職業和人文素養,努力提升人格魅力,當好學生的表率。
4 培養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
具備基本條件之后,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同素質基礎和不同職業素養要求的學生培養方法是不同的,要有針對性。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總結出針對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方法。主要在職業素養的三大核心上下功夫。
4.1 職業信念的建立endprint
良好的汽車維修職業道德是現代汽修業能夠正常生存的立業之本。目前,從有關媒體資料披露的信息和在汽車維修企業耳聞目睹的不完全情況看,各種不合理的“黑”修車行為仍然不少。為此,要高度重視學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整合多種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形成全員參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工作體系。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僅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專業課教學當中,更要結合實際,在組織實訓教學的時候,學習一定的德育課程教學內容,在訓練中提升對職業素養含義的理解以及鞏固,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4.2 職業知識技能的訓練
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是職業院校實訓教學的立足點。
一要注重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實訓操作時先自練后示范,讓學生體驗到了不僅要在實踐中學習,還要善于分析、善于總結、靈活運用,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實訓的全過程,時刻把握實訓場地情況,合理安排,讓絕大部分學生行動起來,如利用學習小組的形式,發動學生互幫互助,在實踐中培養合作、奉獻、創新的意識,從而在職業能力方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二要注重綜合能力培養。“能力”是“素質”的外在表現。學生除應具備職業活動所需的基本專業技能知識外,更應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如社會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能力、自律自理能力等等。要把專業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專業教育與通才教育有機協調起來,使之成為一種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要開展勵志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職業院校學生從學校、社會、家庭接受了過多的壓力,要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心理咨詢,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造就健全人格。同時,積極開展職業指導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樹立正確的勞動就業和生活觀念。開展禮儀教育,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4.3 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及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在具體的實訓中,由于條件的限制,和實際的工廠企業環境還是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已經有別于普通的課堂教學。因此,實訓教師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應較多考慮到了工廠企業的要求,在環境的布置和渲染上要更加貼近實際。環境布置和渲染可以是各種規章制度規范、企業現代管理模式、各種管理方法;也可以通過實訓、實習指導教師以身作則,帶頭規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工藝、工序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如要求學生在實訓教學中按照企業“5S”管理的要求做好工具、場地的清理、整潔等,使之成為學生的正常操作,培養學生優良的職業素養,實現學生與企業工人的“零對接”。同時為了提高教師教學的實用性和前瞻性,鼓勵教師走進工礦企業,將最前沿的技術和要求帶回學校,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5 建立職業院校汽修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評價機制
有效的評價體系具有激勵功能,是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切實有效的保障。因此,應建立一個有利于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順利進行的評價體系,在評價中不斷提升職業素養,豐富評價內容。要改變以往單純“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在學生日常評價中,要突出“職業素質”的內涵,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表現都要納入評價系統,考試內容以能力測試為主,這樣便可引導日常教學向學生素質的方向發展。除考試這種定量評價外,還可采取定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此外,充分利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方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并以此來磨練學生,讓他們做到知心合一,這也是學生走上社會前對自己的最后檢驗。
參考文獻
[1] 尹鳳霞.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 毛根慶.職業素養與職業發展[M].科學出版社,2011.
[3] 梁渭雄,孔棣華.現代教育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