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唐紅衛(1968-),男,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本科,講師,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應用技術系,研究方向:汽車專業教學及管理。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獲得了極大發展,同時,汽車工業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這為汽車服務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汽車服務業落后于汽車產業發展的現象,已經嚴重制約了汽車工業的發展。為了提升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更好地為汽車工業服務,必須就當前的汽車服務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汽修專業作為向汽車服務業輸送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其教學模式的實用性與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了未來汽修人才的素質。本文對新時期汽修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制約汽車服務業發展的因素,并找出了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途徑,以期更好地促進汽車服務業的發展。
關鍵詞:汽修專業;教學模式;問題;創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165-01
一、引言
汽修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在于滿足現代汽車服務業的需求,使培養出的汽修人才能夠掌握汽車的原理與構造、故障診斷等基本知識,并且能夠熟悉使用各種汽修設備,具備一定汽修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能。汽修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就業方向為從事與汽車檢修、裝飾、改裝與營銷等相關的職業。從當前我國汽車服務業發展的整體來看,要明顯落后于汽車工業的發展,并且對汽車工業的發展形成制約之勢。因此,教育部門加大對汽修專業的扶持力度,也使得該專業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追捧。然而,在我國開設有汽修專業的職業院校中,很多院校的教學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路上,不利于對新時期汽修專業人才的培養。面對這一現象,必須做出改革,對汽修專業的教學模式做出創新,使其符合現代汽車工業的需求。
二、當前我國汽修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單一
在汽修專業的教學課堂中,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階段。尤其是對于重要性較高的實訓課堂,往往采取“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形式,學生單純地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這種純機械性的模仿根本無法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1]。此外,由于我國職業院校的汽修專業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師在操作演示時,部分位置靠后的學生無法進行清晰地觀察,久而久之,學生地的學習興趣會大幅下降。
(二)教學過程的展開沒有考慮學生的基礎素質
近年來,盡管職業院校的就業率呈現上升趨勢,在招生工作中也比較順利,但是,從職業院校的總體情況來看,學生的生源質量普遍較低,多為在中學階段成績較差的學生,導致他們在進行汽修專業的學習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對理論知識的接受速度較慢。然而,對于汽修專業來講,機械原理、汽車概論等一些基礎性理論課程相當重要,如果學生無法正確掌握這些理論基礎,在以后的學習中會困難重重。很多職業院校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只是進行枯燥無味的講解,勢必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低下。
(三)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筆者通過對自身所在職業院校以及其他部分職業院校的汽修專業師資隊伍進行調查發現,“雙師型”教師人才匱乏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職業院校的汽修專業教師中,大部分為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實際操作經驗匱乏,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自身動手能力差,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又側重于自身經驗的講解,理論知識不夠,無法與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相匹配,因此,這些教師均無法對學生展開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指導,使實際教學質量不盡人意。
三、新時期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途徑
(一)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教學形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例如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等。在實際的教學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制定中,參考汽車維修公司的實際工作任務與流程,在實訓課程中充分結合企業崗位的真實工作情景,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維修工作密切聯系,明確教學目標。對傳統的“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形式作出改進,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學展示,使學生對汽車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有透徹的了解,打好理論基礎,從而更好地進行實踐教學。
(二)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
職業教育之所以也被稱之為技能教育,與其教學目標密不可分。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目的在于使他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講,職業教育為滿足學生的需要與實際需求為目標。這就需要在汽修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把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2]。在具體的教學環節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知識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充分結合社會需求、學生能力與教學要求三方面。只有如此,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型人才。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汽修專業的教師要嚴格要求,剛剛本科畢業的學生直接走向教師崗位的,必須要對其展開專業培訓,可以讓有經驗的老教師對其實行一對一指導,提升新教師的實戰經驗與動手能力。此外,還要定期組織這些新教師到汽修公司鍛煉,了解其工作流程,豐富實際維修經驗。對于年齡較大的老教師,往往實際維修經驗豐富,但是理論知識相對匱乏,尤其是不能夠與現代汽車服務業的新要求相匹配,對此,必須對其展開知識培訓,鼓勵學歷較低的教師攻讀研究生,同時對其展開汽修專業新技術的培訓,以此來完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四、結語
我國開設有汽修專業的職業院校中,很多院校的教學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路上,不利于對新時期汽修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建設“雙師型”的師資隊伍,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質量汽修人才。
(作者單位:海南工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昌欽.關于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15,13(6):170.
[2]聶小琴.淺論中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