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闡述了海外洪門會黨的由來,指出了在辛亥革命時期,以洪門致公堂為主體的海外僑胞是孫中山革命的重要依靠,成為辛亥革命勝利牢固的階級基礎。洪門會黨源源不斷地為辛亥革命提供了資金援助,是辛亥革命主要的經濟來源,成為辛亥革命勝利堅實的物質基礎。很多洪門志士還不遠萬里紛紛回國投身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譜寫了一曲浩瀚的革命正氣之歌。
[關鍵詞]海外洪門;致公黨;辛亥革命;積極作用
一、洪門概述
洪門會黨是中國致公黨的前身,源于明朝末年抗清人民群眾的秘密組織“天地會”。由于清廷的追剿,革命分子紛紛逃亡海外,華僑的洪門會黨開始發展起來。美洲洪門致公堂是海外洪門社團中最大的一個組織,其成員主要是僑居在美洲和東南亞的華僑。洪門會黨以義氣團結,忠誠救國,不分貧富貴賤,因而在各國華僑社會深得底層勞苦百姓的支持。在辛亥革命期,海外洪門志士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革命,對辛亥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孫中山與海外洪門會黨的革命情結
1903年9月26日,孫中山來到美國檀香山,進行革命活動。當時,經洪門前輩鐘水養介紹、彭福大佬主盟,于1904年1月11日在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并被封為“洪棍”,身居洪門的要職之位。加入洪門致公黨后,孫中山倡議美洲同盟會會員全部加入致公堂,并對致公堂進行了改革整頓,使致公黨逐步走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孫中山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作為美洲致公堂的新宗旨,隨后,孫中山改組致公堂的刊物《大同日報》,并以該報為依托,闡述革命道理,宣傳革命思想,調動了洪門人士參加革命的熱情,他們不遺余力地在人力、物力、財力及輿論上對國內的革命給予積極的支持。在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孫中山和洪門致公堂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三、海外洪門會黨對辛亥革命的積極作用
(一)洪門會黨是孫中山海外的重要依靠,成為辛亥革命勝利牢固的階級基礎
海外華僑華人中有一部分是反清人士或其后代,而長期以來清政府對華僑采取歧視的態度,加上政府的無能積弱,從而導致海外華僑在在當地社會的地位低下,這些成為海外僑界支持孫中山推翻滿清政府的重要原因。孫中山正好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出“驅除鞋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政治主張,這個主張深受華僑歡迎和支持。洪門會黨作為孫中山反清革命的重要支持者,還因為他們遠離中國封建社會本土,在居住國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更易于接受孫中山民主共和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從而形成共同的革命階級基礎。
(二)洪門籌響局提供的援助是辛亥革命的主要經濟來源,成為辛亥革命勝利堅實的物質基礎
1911年7月,在舊金山成立了美洲洪門籌響局(對外稱國民救濟局),專門為國內武裝起義籌備軍晌,之后洪門志士就不辭辛勞地奔赴各地演說籌款,對爭取美洲各地華僑在財力上支持辛亥革命起到巨大的作用。籌響局剛成立,溫哥華致公堂帶頭捐港幣1萬元。在黃三德、司徒美堂等人的領導下,上至華僑富商,下至商販和普通百姓,紛紛慷慨解囊,華僑支持革命熱情高漲,有些甚至傾盡家財捐獻革命。經過籌響局短短五個月的籌響,共募集到美金144130.41元,在其成立的一年時間里,僅美國籌晌局就籌得美金40余萬元,成為當時革命起義的主要經費來源。自武昌首義到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僅舊金山洪門籌銅局一處就提供了20余萬美金。此外,籌響局還撥款購買了6架飛機以充軍用,并雇傭美國機師威爾霍斯與兩名助手將飛機運送至上海,為辛亥革命直接輸送了軍事活力。
(三)洪門致公堂與美洲同盟會進行有效合作,成為辛亥革命勝利穩固的社會基礎
孫中山于1904年加入洪門致公堂,直至逝世從未宣布過脫離。1911年孫中山再次赴舊金山,建議美洲同盟會與致公堂聯合,共同開展籌炯救國活動。經過與美洲同盟總會會長李是男、美洲致公堂大佬黃三德多次磋商,決定召開特別大會,以簡單的儀式宣布全體同盟會會員加人致公堂。同年6月18日雙方宣布美洲各埠所屬同盟會和致公堂聯合,這一措施,擴大了同盟會的社會基礎,大大加速了籌晌的進程,對辛亥革命的組織與發動起了積極作用。洪門致公堂與同盟會在思想上的一致、在行動上的幫助,在辛亥革命前后更是達到了高潮。
(四)洪門志士回國參加反清武裝起義,直接投身革命事業
為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革命黨人從1895年到1911年所發動的歷次武裝起義當中,每一次都有海外洪門志士回國參加,有時還是起義軍的領導者和骨干,他們前仆后繼,拋頭顱、曬熱血,為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例如:1895年乙未廣州起義、1902年壬寅洪全福起義、1907年丁未潮州黃岡起義、1907年廣西鎮南關起義等,雖然這些武裝起義很多都以失敗告終,但卻給風雨飄搖的滿清封建政權以有力的打擊,一定程度上也動搖了清政府封建統治的根基。
四、結語
海外洪門會黨在辛亥革命時期的作用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他們不僅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保持一致,而且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歷次革命運動中,他們不僅在經濟方面給祖國革命以巨大的支持和援助,而且許多洪門志士千里迢迢回到祖國投身推翻清王朝的武裝起義,為結束中國數千年封建專制的統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參考文獻:
[1]秦義春.洪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2]馮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中華印書局,1981.
[3]秦寶琦.海外洪門對辛亥革命的貢獻[J].清史研究,2011(4):124-132.
[4]王小鴻.論致公堂對辛亥革命的積極作用[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6):92-95.
作者簡介:蔡碩聰(1981-),男,漢族,廣東汕頭人,致公黨黨員,經濟師,高級營銷員,高級職業培訓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和農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