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鑫華++鄒德堂++寧海龍
摘要: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仍存在問題和不足,影響并制約著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鑒于此,提出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以期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供助力。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育質量;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0-0039-03
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培養了數以億計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時,從總體上看,我國高等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1]。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教師是高校的生力軍,是高校的希望和未來,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2~3]。經過幾年來的改革與發展,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青年教師隊伍狀況有所改善,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高校青年教師隊伍依然存在著問題和不足。
一、青年教師隊伍現存問題和不足
1.思想政治覺悟不高
在社會改革和社會轉型的多樣思潮下,少數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一些地區和高校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導致少數青年教師政治覺悟不高,嚴重影響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職業素養不高
少數青年教師僅僅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種職業和謀生手段,他們將教師職業當作是無奈的選擇,僅限于傳授書本的知識,而不重視教書育人、培養人才,更忽視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工作。
3.教學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普遍學歷較高,近五年高校引進的青年教師絕大多數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但青年教師初入大學教學領域,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尤其是一些非師范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4],由于沒有受到教育理論的嚴格訓練,教學能力不足,限制了其專業知識的傳授、影響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4.科研能動性不足
青年教師普遍專業知識較高,但將專業知識應用于科研實踐的能力不足[5],缺少科研創新性,不能很好地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同時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的影響,導致科研項目申請難度較大。教學和科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教授曾指出:“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和靈魂的教育?!笨蒲心軇有圆蛔阆拗屏私虒W質量的提升。
5.社會服務意識淡薄
教學內容和科研方向與社會發展結合不夠緊密,少數青年教師的教學內容易局限于書本,學生培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科研方向局限,研究成果脫離社會生產實踐,無法滿足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6.環境壓力較大
青年教師初入工作領域,存在著從學生身份轉變到教師身份的角色壓力,從學習知識轉變到傳授知識的能力壓力[6];很多青年教師處于“4+2+1”的家庭模式中,還有著贍養老人和撫育子女的生活職責壓力;大多數青年教師有著為教育事業奮斗的精神和被社會認可的追求,但評判標準被框架于冗雜的高校評價體系下,導致在工作中疲于應對種類繁多的考核評級體系。
二、加強和改進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高校青年教師師隊伍建設得如何,如何解決青年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強和改進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高等教育在未來發展中的成敗,是高等學校能否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重要問題。
1.重視政治思想建設
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和形勢政策教育。深入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組織青年教師深入學習領會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豐富理論學習和政策教育方式,健全青年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堅持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培訓班、讀書班等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建設信息化學習平臺,增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吸引力、感染力。
加強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創新黨支部設置和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使黨支部工作更加貼近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在服務青年教師成長發展中的作用,提升黨組織對青年教師的親和力、感染力、凝聚力。重視從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一貫表現和對重大問題的態度作為重要考察內容,堅持標準,嚴格程序,嚴把黨員入口關。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目標,制定青年教師黨員培訓規劃。加強青年教師黨員的日常管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樹立青年教師黨員先進典型,充分發揮青年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職業理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把學習師德規范納入青年教師的培訓計劃,作為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激發青年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嚴守教育教學紀律和學術規范,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
完善師德考核機制。完善青年教師師德評價內容和方法,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查處機制,探索構建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營造優良校風教風學風,激勵青年教師愛崗敬業,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7]。
2.擴展和完善青年教師的定義范圍
狹義的高校教師指通過高校教師職業資格培訓和認可,有權利和義務講授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的高校教學系列崗位人員。但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涉及眾多的環節,有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也有服務于教學的人員,廣義的高校教師主要包括教學、科研、工程、實驗和圖書五大系列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決定著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的水平,共同保障和促進高??茖W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職能的實現和提升。高校應從其職能發展方面全方位加強和改進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全方位地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3.加強教學能力培養
青年教師上崗前須嚴格執行崗前培訓制度,必須通過省級主管單位組織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并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后方具有授課的資格?;鶎咏虒W單位應組織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對初次上崗的青年教師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講授指定的課程,同時基層教學單位也有義務組織并采取多種形式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等業務水平。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由學院或專業選派教學能力強、師德師風高尚的、專業知識相近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導師,有針對性地確定培養方向和培養計劃,分析和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高校應在每學年度定期舉行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觀摩或比賽活動,客觀創造提升教學能力的條件,主觀思索“怎樣教書育人并重,怎樣上好一門課、怎樣上好一節課、怎樣上好每一分鐘的課”。在制度上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短期培訓進修、攻讀學位和對外交流。
4.促進科研素質提升
在主觀方面,首先激發青年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新性,培養堅忍不拔、攻堅克難的科研精神,科研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敢于面對失敗,敢于迎接挑戰;第二,掌握本學科前沿的研究方向,結合自身優勢,既要揚長避短又要取長補短,明確研究方向;第三,樹立終身學習的科研觀念,挖掘潛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第四,統籌兼顧教學與科研,將科研素質轉化為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在客觀方面,首先為青年教師搭建科研平臺,使其融入科研團隊;第二,在科研項目申報方面,高校應鼓勵青年教師申報相關的科研項目,為其提供組織培訓和服務咨詢,在各級項目申報中主管部門應打破慣例、不拘一格地給予青年教師同等申報的機會;第三,建立高校與地方的合作共建機制,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地方企業的科技研發項目;第四,制定完善的、切實的、長效的科研評價體系,統籌考慮青年教師和資深教師的差異,統籌理、工、農、文、史等學科間的差異、統籌教學型和研究型院校的差異,制定符合高校青年教師實際情況的科研評價體系。
5.重視社會經濟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作為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是協調統一、相輔相成的,通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始終貫穿著文化傳承創新,在此過程中將其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源源不斷地傳遞到社會,對社會文化起著積極的導向和輻射作用,是引領社會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礎力量。青年教師應充分結合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切忌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科研項目局限于校園。作為農業高校的青年教師要秉承前輩“一手出論文,一手出品種”的優良作風,將教學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更應與時俱進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切實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三農建設,全方位地持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6.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問題,關心青年教師的個體發展
著力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問題,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等渠道,支持和引導青年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涉及青年教師切身利益的決策要充分聽取他們意見。高校應為教師尤其是事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的青年教師建立生活配套服務體系,如建設保障住房、廉租房、教工單身公寓和附屬幼兒園,切實解除廣大青年教師的生活壓力,使其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發展中;關心青年教師的文體生活,為青年教師組織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以舒緩工作壓力,溝通情感,提高凝聚力。
三、結語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教育是要培養全面發展而富有個性的人,既德才兼備又保持個性,這就要求青年教師首先要具有健康的個性以推動自身全面發展,在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既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又關心其個性發展[8];完善青年教師聘任制度,深化人事分配改革制度,實行同工同酬,實現平等發展;高校要為青年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要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氛圍,確保人才能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1-04-24.
[2]常秀芹.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構建與加強[J].高等農業教育,2012,(6):39-42.
[3]柴麗紅.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0):111-113.
[4]李健,趙飛鵬.數十萬研究生才出校門就執教鞭[N].中國青年報,2007-03-13(2).
[5]周靜,喬開文.高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5):115-118.
[6]楊秀玉,孫啟林.教師的角色沖突與職業倦怠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4,(9):10-13.
[7]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13-05-27.
[8]幸貴權.個性全面發展理論與自我實現理論[J].理論探索,2004,(6):14-15.
Discussion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You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TANG Xinhua, ZOU Detang, NING Hailo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The young facul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staff and a critical force of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ause and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that makes people satisfied.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young university faculty at present,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young university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help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young faculty; educational quality; tea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