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彬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格局的日漸成熟,各個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說到底已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較量。創新教育亦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而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是時下一種比較新興的擇業選擇。高校教育的創新,觀念的更新是首要的,另外還需要高校各有關部門共同配合,在培養目標、模式、內容、方法上有所突破,營造一個優良的運行環境。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良好的學習環境、專業化的信息技術服務,使它在創新創業教育事業中有不可替代的職能作用。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業能力;高校圖書館;培養職能
1.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通常意義上來講,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當今社會的競爭,都說是人才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因此創新能力既是國家經濟競爭的核心,也是民族持續進步的靈魂[1]。
創業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直接決定創業的成敗。大學生創業要著重培養和提高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提高決策能力,決策能力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具體是指創業者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準確地確定創業的發展方向、目標、戰略以及詳細選擇實施方案的能力;二是要提高開拓創新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是衡量創業者勇氣和決心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和取得競爭先機的關鍵;三是要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充滿了競爭和風險,創業者要想取得成功,重視經營管理是必要途徑[2]。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2.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需要
21世紀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以創新的速度、效果決定成敗的時代,可以說創新是知識經濟的內在靈魂和主導驅動力。隨著世界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這種競爭表面上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實際上則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較量,是高素質創新人才之間的競爭。
2.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2.3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
我國的傳統教育在面臨知識經濟時代時,體現出諸多的不適應: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忽視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脫節。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以及傳統的教育體制勢在必行,不僅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還要加強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探索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3]。
3.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近幾年,創新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教育是一種新型教育,其基礎是繼承,目的是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最終目標。大學生的創新素質需要在適宜的教育教學環境才能有效的培養、發展起來。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重要的一部分,為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引導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并進行有效的創新行為。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有助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我們知道,知識經濟的靈魂是創新,而創新的靈魂則是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在我國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面實現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政治保證。改革開放使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等發生了不同以往的變化,這種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但同時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做保證[4]。因此除了常規教學設置的兩課(思想品德課、馬列主義理論課)以外,圖書館無疑是他們培養高尚情操、提升自我境界的最佳場所。
3.2有助于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能力。
傳統應試教育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有很多不足之處,其直接后果就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學生。該部分學生缺乏自我獨立意識,平時生活對他人依賴性過強,從而適宜環境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差。因此,圖書館在配合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開展諸如“讀書節”等一些有益的活動,盡可能地幫助他們適應從中學到大學環境的轉變,促使大學生由“校園人”向“社會人”轉變,縮短其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3.3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具體包括性格品質的優劣、認知潛能的大小、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內在動力的大小及指向,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換句話說一個優秀的人才,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前提,而圖書館文獻作為一種獨立的群體文化,正好為大學生的人際心理交往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大舞臺,使大學生有了更多的心理交流和心理適應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深刻地認識自己,從而增強自我批評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自身的心理交往能力,為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5]。
4.高校圖書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施途徑
高校圖書館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個主要場所。這就要求圖書館轉變服務觀念,,開展全方位的文獻信息傳遞咨詢,建立網絡服務體系,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科學高效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文化科研活動。要想達到這些目的,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重視:
4.1營造創新教育的氛圍
在圖書館營造良好、文明、健康、向上的氛圍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學生走進圖書館大廳,印入眼簾的是圖書館各部門分布流程圖,讀者入館須知,各部門陳列在櫥窗內的報刊文摘、索引、新書樣本書目等信息以及圖書館發展新動向,這些內容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圖書館,還能激發學生對圖書館的興趣,使學生在圖書館的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6]。
4.2提高圖書館的藏書質量
高品位、高質量的藏書是圖書館配合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而要提高藏書質量,切實把好藏書質量關,就要求圖書管理人員必須堅持思想性、針對性、科學性、系統性相結合的原則,嚴格制定選書標準并執行。
4.3加快圖書館自我創新的步伐
其中包括以實行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為最高目標的體制創新,做到印刷文獻與電子文獻共存,本館資源與網絡資源共享,改變落后的手工檢索手段,逐步實行館內計算機檢索,加快館藏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步伐[7]。
5.結論
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和不斷進步的有力保障。高等學校作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在這方面必須要起到表率作用,通過不斷進行高校教學改革,加強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及創業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實施途徑。
圖書館是高校的信息資源中心,在創新型大學生的培養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利用自身特有的優勢,把高校圖書館建設成為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場所,使高校圖書館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家坤.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作用的深層次挖掘[J].科技與經濟(圖書情報研究),2006,4:134-135.
[2]趙琴霞.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青海師專學報,2004(1):100~102.
[3]毛冀云.淺談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教育中的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6):150-151.
[4]陸太寧.論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11):140-142.
[5]趙國春.加強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J].吉林教育科學,2001(4):72~74.
[6]劉娟娟.試論高校圖書館做好培養創新型人才工作[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4(4):71~73.
[7]張寬福.大學圖書館教育功能創新的思考[J].津圖學刊,2003(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