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仁芬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是在培養和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要求和培養,在追求以人為本,全面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重要的事項。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學校在小學教育中要積極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品質,最終為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心理健康
小學語文教育中,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滲透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教育保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的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小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以及技能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根據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以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進行分析,最終闡述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和方式,為提高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但是由于部分教師課前沒有充分準備好,造成在課堂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在課堂中,僅僅讓學生先打開課文,從讀課文開始,帶領學生在沒有目的的前提下進行提問、朗讀以及討論等,造成這種現狀是由于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教材,沒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進行深入研究。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針對性不強
通常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以及心理特征的影響,其閱讀能力相對比較差,教師沒有充分的讓學生閱讀課文從中感悟,課堂中僅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深化理解,這樣完成了教學任務后,教師和學生都會感受到輕松,并沒有達到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3.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欠缺
由于小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僅僅學習文化知識,在課堂中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但是這就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長時間以來造成學生各方面能力受到影響,面對困難不能正確面對,沒有受挫折的承受力,影響了今后學習的進一步發展。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采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來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以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小學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動態的心理教育活動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心理健康地成長、發展。小學生正處于年少時期,思想比較單純,活潑好動,自理的能力差,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產生不良的發展,另外在小學生當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受到雙親家庭的溺愛,在幼年就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在成長中受到了影響和限制。因此這就需要在你小學語文教育中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滲透,在增強語文知識面的同時,加強對德育內容的拓寬,改革語文教育教材,塑造全面的知識領域,為現代社會培養更優秀、更全面的人才做貢獻。同時心里素質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教育。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和方式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通常評判的標準是:(1)要有正常的認識能力,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外界事物,正視現實,并且能夠按照正常的思想來判斷和推力。(2)要具備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3)要具備正常的行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能夠承受相應的困難(4)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與他們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的人際關系。(5)要有正確的觀念,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個人的行為要符合年齡特征。這些心理健康評價是在具備了智能發展教育,非智力發展教育以及人際關系教育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1)提高自身修養,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從中感染和教育學生,避免學生在成長中出現不良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自身修養,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營造良好的氛圍,優化心理環境,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在和諧的氛圍中,為學生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避免出現心理緊張、焦慮等不良的心理問題。(3)注重對人格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深入挖掘,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導學生從中感悟,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逐漸的滲入其中。語文教材中,由于知識面比較廣,既有語言文字訓練部分,有包含著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根據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加深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心靈得到凈化,這樣有助于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發展。
四、總結
根據小學語文教育的現狀入手,分析了心理健康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評判內容,從中提出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前提下,逐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師的帶領下,潛移默化學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遇到困難能夠堅強面對,培養抗拒挫折的毅力,在于年齡相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樹立正確的思想,正確的世界觀,最終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熱愛生活,熱愛人生,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俊杰,梁慧珍,顧麗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23).
[2]劉金明,方紅,肖麗梅,曾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中國科技創新教育,2013(07).
[3]楊萬里,謝敏麗,吳曉華,張興.挖掘教材中的積極因素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20).
[4]王培華,韓明福,顧曉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育,2014(11).
[5]嚴小惠,陳桂芳,朱平,鄭建軍.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學習,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