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誠
摘 要:針對小學生運動技能學習動機淡化現象,本研究試圖從多個視角來探討運動技能學習動機的構成情況,進而分析我校學生運動技能學習興趣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培養和激發學生運動技能學習動機的建議。
關鍵詞:學生;運動技能;學習動機;興趣;淡化
學習行為的開展和維持受到學習動機的影響。近些年來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學習動機淡化現象日趨嚴重,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學生對運動技能學習動機的淡化這一事實情況,追本溯源,探尋他們學習動機淡化現象產生的外部原因和內部的心理原因,為激發體育學院學生良好的運動技能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本校小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個別訪談法、參考文獻法等方法,對他們的運動技能學習動機及運動技能學習動機淡化現象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學習興趣的因素
1.外部因素
1.1動作難度
動作難度是指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是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學習主要的外部因素。 運動技能的學習要遵循漸進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這就要求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安排要科學,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1.2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是學生學習活動賴以進行的主要環境,包括體育場地、體育制度和體育文化氛圍。學校提供的體育場地(館),設施和體育教學器材,是保證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的物質條件基礎。從表面上看,這些設施只處于學習活動的外圍,是相對靜止的,但實質上它卻以環境自身特有的影響力潛在地干預學生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系統地影響著學習活動的效果。學校關于學生參加體育學習的規章制度,學校體育學習傳統,是影響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無形因素。如系風、班風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都有著重要意義。
1.3課堂教學氣氛
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種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懶散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交流甚至嚴重對立的課堂教學氣氛則會抑制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學習興趣,嚴重的還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優良的學風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則有阻礙作用。
1.4師生人際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識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只有當學生喜愛自己所學的東西,對它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真正學好它。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學生反過來也會給教師以相應的情感回報,會更積極地熱愛教師。當學生對教師的喜愛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情感遷移現象,即由喜愛教師進而愛及他所教的學科。這正如《學記》所指出的“親其師,而信其道”。
2.內部因素
2.1消極對待
面對繁多的課程,很多學生從入學之初就有了選擇,一部分人積極應對,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消極對待。對體育課持消極態度的學生在學習中通常表現的比較浮躁,不專心。
2.2學生對運動技能的認知程度與學習的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因素對學習的形成與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個人對其行為的認知水平與認知方式,直接影響該學習的形成。研究顯示,對運動技能重要性的認識方面,認識明確的學生和認識模糊的學生有著顯著的區別,而通過訪談了解到學生中有部分人認為運動技能學好學壞對將來影響不大。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1學生思想極不穩定。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不是十分熱愛,學習的愿望不強烈。
1.2 體育教學環境較差。國內中小學校多處于建設期,教學環境艱苦,特別是田徑、體操課。因氣候和器械方面的原因致使運動技能學習時數和內容減少,給學生的學習與練習帶來了困難。
1.3學生身體素質低。教師普遍反映現在的學生身體素質低下,造成部分難度動作無法教學或教學效果不理想。
1.4體育教師人數不夠。多數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工作量較大,課后缺乏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1.5學生自身對體育課程的認知程度粗淺,缺少運動技能學習的安排與規劃,學生面對當前繁重的學習壓力,產生了許多不良的心理應激。
2.建議
2.1學校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給予學生明確的標準,使學生在規定的目標標準下,穩扎穩打,踏實前進。同時還要鼓勵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標準”的基礎上留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
2.2 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的外部因素復雜多樣。根據調查,主要外部因素按其影響作用大小依次是:動作難度、教師影響、場地器材、教學評價、學習中的人際關系。所以,在現有條件下,從入學就開始對學生弘揚艱苦奮斗精神,使學生自覺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場地器材的困難、超越自身體能。這樣可以為運動技能學習提供最有效的內因保證。
2.3 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需求,開展各種類型、各種項目的專項課、提高課、訓練課等,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4 認真設計課堂教學,使其生動活潑。趣味性、游戲化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可以“寓教于樂”,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練習的良好氛圍。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啟發和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和目的。
2.5 正確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形成直接學習動機。教師靈活多樣地開展各種教學比賽,設計一些趣味較濃,競爭性較強的游戲,使學生在競賽氛圍中鞏固已形成的體育技能。
2.6 注重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加強個別輔導,循循善誘。同時在教學中創造鼓勵個性發展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為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學習,以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同學都能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收獲。此外,在對學生進行體育考核時,也應區別對待,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起點和進步程度,考核每一個學生,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參與運動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