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
摘要: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最大的情感障礙之一。基于此,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研究形式,對俄語專業零起點初學者俄語課堂學習焦慮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結合學習者的學習成績與學習動機情況,探討俄語學習焦慮程度的個體差異。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俄語初學者;學習焦慮;學習成績;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H3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0-0189-03
外語學習,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認知活動。外語學習的整個認知過程必然受到學習者內在情感狀態的影響。近些年,高校俄語專業招收的幾乎都是從大學才開始學習俄語的零起點學生。對他們而言,起點相同,教學內容一致,語言學習環境相似,而學習效果卻參差不齊。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者個性差異所致,其中之一便是他們的情感因素[1]。在全新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較難掌握的語種,并且要從字母發音學起,到畢業時還需達到與非零起點學生相同的語言水平。這意味著從入學之初零起點學生就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而壓力是焦慮的主要來源,焦慮被認為是影響外語學習最大的情感障礙之一。本文以俄語專業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俄語初學者課堂學習的焦慮程度及與之相關的焦慮情境,通過分析被試者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動機對焦慮的影響情況,深入剖析俄語初學者焦慮產生的內在原因,以期獲得有針對性的教學啟示。
一、焦慮研究概述
焦慮是指個體由于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2]。外語學習焦慮是由語言學習的獨特性所引起的與外語學習環境密切相關的一種復雜的心理狀態,被視為特定情境焦慮的一種,經常放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去研究。
關于外語學習焦慮的分類,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種:交際畏懼、負評價恐懼和考試焦慮[3]。交際畏懼指用外語交流時,擔心不能正確表達意思或聽不懂別人話語時產生的害怕心理。負評價恐懼來源于學生的不自信,是擔心自己被別人評價過低而產生的畏懼心理。考試焦慮則指擔心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的緊張情緒。
目前,國內對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焦慮理論、外語學習焦慮的負面影響、外語學習焦慮的相關因素的分析;以及對外語學習焦慮與其他情感因素之間相關性的研究。如王銀泉、萬玉書(2001)的外語學習焦慮對外語學習影響的研究[2];郝玫、郝若平(2001)對英語成績和測試內容與狀態焦慮關系的研究[4];王愛平、車宏生(2005)對學習焦慮與學習態度、投入動機和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5];李培娥、查靜(2011)對語言焦慮與自尊相關性的研究[6]。國內有關外語學習焦慮研究的語種主要為英語,且多以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而針對俄語專業學生開展的研究幾近空白。外語初學者是焦慮的易感群體,國外有關外語學習焦慮實證研究中的被試,幾乎都是時間不足一年的外語初學者[7]。因此,本文擬選定俄語專業初學者作為俄語學習焦慮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哈爾濱工業大學俄語專業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為保證樣本具有普遍性,分別對2011級和2012級大一階段的焦慮狀況進行調查。每個年級均為兩個班,總人數為88人。時間均選在他們各自的一年級下學期,研究跨度為兩年。發放問卷88份,全部回收并有效。
(二)研究方法與內容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問卷包括對課堂學習焦慮和學習動機的調查。對被試焦慮狀態的調查采用Horwitz的“外語課堂學習焦慮量表”,測量語種為俄語。該量表是為評定課堂教學環境下的語言焦慮而設計的一種高度可靠的外語焦慮測量工具,為眾多研究者所采用,由33個題項組成,焦慮指數范圍是33~165分,累計各項分值,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重。采用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五點量表計分方式,依次記為1至5分,其中9個題項為反向計分。對學習動機的調查借鑒高一虹等人的動機因子分析法[8],歸納出5種適合俄語專業零起點學生的動機類型,包括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個人發展動機、出國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最后,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學生進行訪談,請他們就問卷中的某些問題做進一步說明,以期獲得較為可信的研究結果。
(三)結果與分析
經過對88份有效樣本所得數據的頻率統計,得出如下結果:
1.被試者的俄語學習焦慮總體水平
從調查所得數據來看,被試者的焦慮總體水平偏高。統計全部被試者焦慮得分的數據,得出焦慮指數范圍為57~145,平均值為95.9。在美國,日語初學者兩組數據為45~147,94.5;西班牙語初學者為47~146,96.7;國內至少學習7年的英語專業三年級學生為42~133,91.3[9];非專業英語新生為53~151,94.287[10]。相比之下,本次研究結果只略低于西班牙語初學者,可見本研究中初學者的俄語焦慮水平是很高的。
2.被試者的焦慮情境
為便于統計,本研究根據外語學習焦慮的類型,將33個題劃分為交際畏懼、負評價恐懼、考試焦慮。之后統計了部分題項得分為4—5分(同意或完全同意)的人數和百分比。
(1)交際畏懼。俄語課堂上的交際活動以聽說為主。直接體現聽說焦慮狀態的題項分別為15、29、4和1、14、32。除第1題以外,其他題得4—5分的人數并不可觀。14、32題是有關與俄羅斯人交際的內容,而大一學生暫時沒有實踐機會,所以多數回答“不確定”。與聽有關的題項選擇認同者也很少。訪談得知,被試者在學俄語之初,確實在聽的方面有很大的焦慮情緒,但由于本校最開始就有課時較多的外教授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聽力提高了,偶爾聽不懂時,中國老師會用漢語、俄羅斯老師會用英語來溝通,因而大大降低了聽不懂引起的焦慮。endprint
但俄語初學者的交際焦慮主要體現在課堂提問、發言等環節。9、33、13項分別有54.5%、55.7%、52.3%的人選擇同意或完全同意。焦慮與口頭表達能力存在負相關關系[10]。口語能力弱,焦慮就高。一年級學生對俄語還未達到熟練掌握、運用自如的程度,在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叫起來就容易緊張不安,當然更不愿意主動發言了。可見,提問與發言所產生的焦慮屬于某一特定時刻產生的情景焦慮,這是外語初學者常見的焦慮類型。
(2)負評價恐懼。7、23、31、24題所體現的是負評價恐懼。這幾題的意思相近,因而得4—5分的人數比例大致相當,都在63%左右。反映的是缺乏自信、自尊感弱的情感狀態。如前所述,焦慮就是在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心理異常。自尊實際上就是個人的自信程度[11]。關于自尊與焦慮的相關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自尊水平越高,焦慮水平就越低[6]。受訪的學生談到:由于俄語比英語復雜得多,難學得多,盡管自己盡力了,但還是頻頻出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心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同時還擔心他人對自己評價過低。可見,在俄語學習過程中屢屢受挫的心理和失敗體驗是自尊損傷的根源。19、30題選擇同意和非常同意的人數甚至高達70.5%和73.9%。30題則揭示出由于俄語語法結構復雜、詞形變化多樣而易出錯所帶來的恐懼心理。由于害怕出錯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所以課上才不敢大膽說俄語、害怕提問與發言。因而,可以說負評價恐懼是交際畏懼的起因。
(3)考試焦慮。體現考試焦慮的題是8、10、21。得分為4—5的人數不超過40%。經與其面談得知,他們由于過于看重分數,才會擔心考試。并且不只是對俄語專業課,對其他分數較為重要的課程同樣存在考試焦慮。難怪有人認為交際畏懼和負評價恐懼才是外語焦慮的重要成分[12],考試焦慮并不是外語學習焦慮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只是一般焦慮。
3.被試者俄語學習焦慮的個體差異
(1)學習成績與俄語學習焦慮。將被試者按俄語學期成績進行排列,并與其焦慮指數進行比對,可發現學習成績與焦慮程度之間的關系。排名居前的學生多數焦慮水平不高,焦慮平均值僅為90.2,顯然低于總體平均值。而位列后面的學生焦慮平均值則為99.7,明顯高于總體平均值。由此證明“學習焦慮與考試成績呈顯著負相關”[5]。目前,對于焦慮與成績之間的因果關系尚無定論。但二者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關系,即焦慮導致較差的成績,而后者又反過來導致更多的焦慮和更差的成績[10]。
(2)動機與俄語學習焦慮。動機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內在興趣動機的人數比例為15.9%(14人);成績動機的占60.2%(53人);出國動機的為11.4%(10人);個人發展動機的為6.8%(6人);信息媒介動機的為5.7%(5人)。對不同動機水平的學生在俄語學習焦慮程度上的差異進行統計后發現,內在興趣動機組學生的焦慮均值最低,為88.4;而成績動機組學生的焦慮均值為102.1,是最高值,兩組數據具有的差異性顯著。其他動機組在二者之間,與均值相近,差異性不明顯。內在興趣屬于較強的內部動機,而成績則屬于較直接的外部動機。通過訪談得知,對俄語和俄羅斯文化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學習焦慮感低是源于他們能從俄語學習活動本身獲得愉快的體驗與收獲,在課堂上會積極主動地參加交際活動,心情放松,滿懷信心,不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以片面追求成績為動機的學生則表現為擔心跟不上進度,不愿發言,害怕被提問和出錯,唯恐別人做得比自己好,課上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結果導致了更多焦慮的產生,尤其是考試焦慮。
三、教學策略
本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有針對性的降低焦慮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對俄語的興趣,幫助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在與外語學習有關的所有動機類型中,興趣動機是最強、最持久的內在驅動力,而成績動機是最弱、維持時間最短的外部工具型動機。興趣既能促進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又能幫助減少壓力和焦慮。為此,首先需要培養初學者對俄語國家文化及國情的興趣。在講解語言知識時,適當增加文化因素,有意將語言與國情相結合,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加他們對語言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其次,創造有利于俄語學習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以及模擬生活場景的語言教學情境同樣不可或缺。另外,學生能確定學習目標時內在動機便得到激發[11]。俄語生在最初的學習階段,往往缺乏學習目標。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方法的指導,還需培養專業思想、把握專業學習的方向。可以通過談心、交流思想等途徑幫助其改變認識,使其確立長遠學習目標和制定近期學習規劃。明確的學習目標具有激勵功能。學生獲得激勵,便會從中找到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而不是盲目地以成績作為學習的最終目的。
(二)注重評價形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俄語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以及對學生的評價觀,充分認識情感對俄語學習的巨大作用,同時具有移情意識,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關注其情感狀態。對初學者所犯語言錯誤要采取寬容態度,正確認識與評價。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心受到保護和鼓勵的環境中,學習者的認知活動最為有效[1]。應多關注有焦慮氣質和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避免對他們做出過多的負面評價,要學會接受、鼓勵、欣賞、贊揚他們,多創造機會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和收獲的感覺,從而增強他們的自尊與自信。
(三)有效使用提問策略,恰當控制問題難度
不恰當的提問方式會成為焦慮產生的重要誘因。因此,俄語教師應注意使用以下策略:給每個學生平等的發言機會,但要注意恰當控制提問難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問題的類型及難易程度;對自尊感弱的學生,盡量設置他們可以應對的問題,從而讓他們體驗到收獲和成功;由于俄語初學者暫時還不能像高年級學生那樣熟練使用俄語,因此要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或進行有準備的發言,以免造成心理壓力,導致焦慮。教師應對學生的積極表現和進步適度加以肯定和表揚,為其樹立信心,而不是簡單地評定對錯。endprint
本研究結果使俄語教師對俄語專業零起點初學者俄語學習的焦慮狀況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它所揭示的問題對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減少焦慮產生有著良好的借鑒和指導意義。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只針對俄語教師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對策。應認識到教師只是外語教學的引領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引導學生有效使用情感學習策略,使其學會調控自我情緒。總之,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使焦慮不再成為阻礙俄語學習的消極情感因素。
參考文獻:
[1]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23-26.
[2]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22-126.
[3]李炯英,林生淑.國外二語/外語學習焦慮研究30年[J].國外外語教學, 2007,(4):57-63.
[4]郝玫,郝若平.英語成績與成就動機、狀態焦慮的相關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11-115.
[5]王愛平,車宏生.學習焦慮、學習態度和投入動機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1):55-59.
[6]李培娥,查靜.高職生語言焦慮與自尊相關性研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 2011,(1):72-76.
[7]王才康.外語焦慮量表(FLCAS)在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J].心理科學,2003,(2):281-284.
[8]高一虹,程英,趙媛,周燕.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動機強度的關系[J].外語研究,2003,(1):60-64.
[9]張會肖.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焦慮的個體差異及克服策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8):85-88.
[10]傅慧英,王皓璇.大學新生英語課堂焦慮狀況調查[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6):112-114.
[11]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470-474.
[12]王琦.外語學習課堂焦慮與課堂氣氛的相關研究及其教學意義[J].西北師大學報,2003,(6):2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