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新
摘 要:提高語文教師的執教素養,要從加強專業學習、充實教育理論、注重教學實踐三個方面入手,不斷學習、不斷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師 執教素養 專業學習 教育理論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112-01
一位優秀教師說過:我們很多教師是用昨天的知識,教育今天的學生,培養明天的人才。我對這句話反復思考,感觸頗深。眾所周知,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理論陳舊、觀念落后的弊端,師范教育尤其能表現出嚴重的滯后性和缺乏操作性的特點。導致我們的教師隊伍實用的教育理論缺乏,教師教育理念與教育現狀相比相對滯后,嚴重制約教育現代化的推進。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對傳統漢語產生的沖擊前所未有,新的詞匯、語言現象快速產生并蔓延,受到學生的歡迎和青睞。教師思想的守舊與學生思維的求新沖撞和矛盾。這一切問題的存在,都會成為制約現代教育發展的阻力。時代不會因為我們而改變,我們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時代發展和教育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成為時代的需要。那么,作為承擔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者的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來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呢?
1 加強專業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專業素養是教師從教的基礎,其包括語言能力、知識積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教師要注重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除了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外,還要注意與人溝通時要有親和力,能引起聽者的共鳴和參與欲望。具有較高的朗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素養。教師的朗讀要做到語速適中、吐字清晰,停頓正確、適當,重音與文章表達一致,富有感染力,給聽者一種美的享受。語文教師要養成及時積累基礎知識的習慣。語文知識瑣碎、繁雜,需要人們一點一滴去積累,即使教師本科甚至研究生畢業,在中學教學中仍然會時不時遇到“攔路虎”。尤其是多音字、一詞多義等復雜的情況,很容易讓教師犯一些不能忽視的小錯誤。因此,教師不能將“畢業”作為學習的結束,而是作為學習的新階段。教師要養成在生活、娛樂、閱讀過程中隨時積累的習慣,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含義不明確的詞語、自己不能理解的語句,隨時進行查找或者記錄,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解決。比如,面對“覬覦”這個陌生的詞語,不但要查讀音,還要查詞義,徹底解決;對于“空穴來風”這樣古今詞義正好相反的成語,更要不但知其然,而且其知其所以然,并搞清楚其意義的變遷。教師還要注重積累古今詩詞,能夠正確背誦、默寫大量的詩詞,并通過鑒賞詩歌,理解詩詞的意境和思想,體會詩人豐富的生活感受,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或哲理。將這些積累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用材料,豐富課堂教學語言,增加課堂的文學性與藝術性。教師還要博覽群書,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名家散文以及當今各種文學期刊上富有時代和生活氣息的散文、雜文。同時,教師還要關注網絡上各種流行的作品,體會其寫作風格、文學特點與傳統文學的異同。豐富的閱讀、豐厚的積累,對教師快速、正確解讀課本文章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要養成寫“下水文”的習慣,即每次學生作文,教師要做一片同題目、同體裁的作文,以自己的寫作感受、用時,來體會學生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地疏導。教師還要具有文學創作的愛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生活感受、對當下社會問題的看法,作為自己寫作的素材,豐富自己的寫作,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2 充實教育理論,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
大學階段學習的教育理論,都是前人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教學實踐總結的教育理論精華。然而,教育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不論這些理論在當時曾經起到過怎樣的進步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學生的家庭、社會、生活環境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理念方法也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那些相對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未必還能適應師生的需要。因此,不斷接受先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新的教學時間嘗試,是每位教師不可缺少的學習內容。教師不但要學習名師、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閱讀他們的教育專著從中吸收思想精髓,還要接受近年來產生的尚未形成系統理論的教育思想,比如,威縣人才學校的“快樂課堂模式”、“杜郎口的弘揚學生的主體意識”、“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等。這些教學理論雖然沒有名家的系統、成型,但是更富有時代氣息,更能體現新課程理念,也會更具實踐性與操作性。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每學期都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觀摩名師課堂錄像、各種教育講座。教師切不可將其作為一種形式,抱著敷衍的態度去對待。要將作為一次接受新知識的契機,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并將各位名師的課堂和講座與自己 教學實踐進行對照,尋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制定出相應的完善計劃和措施,讓每次學習都成為提升自我的一次良機。
3 注重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執教能力
教師的綜合實力主要通過教學實踐體現出來,教學實踐是展現教師風采和魅力的主陣地。教師要注重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實現執教能力的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好充分研讀課本、研究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踐行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是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實施目標和重難點突破。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是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保證之一。這就要求教師細致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學習進度、目標達成、知識生成等各方面的表現,及時進行課堂調控,保證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利和高效。課后,教師還要根據本課的學生、教師的表現、教學進程、重難點突破甚至教學目標的設置,進行深刻的反思,總結本課的“得”與“失”,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教學反思,從近期看可以避免課堂再犯類似的錯誤;從遠期看,可以促進教師再次進行這個內容的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和完善。教師還要善于向周圍的同人學習,主動聽取各位同課教師的推門課,從中發現有點,并借為己用。還要積極參與學校和同年級組織的聽評課活動,吸取別人優點和長處,彌補自己教學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當然,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和執教素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一朝一夕的努力不可能發生明顯的變化。但是,只要我們有獻身教育事業的理想,并不懈地努力,我們的執教素養就會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曹雪梅.淺談語文教師應如何提高自身文化素養[J].新課程學習(下),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