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連勛
摘 要:結合目前高職高專學校英語教學課程改革實際,從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入手, 深入分析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為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我國高等職業英語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方法改革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133-01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強調對職業的針對性和職業技能培養。
內容體系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因素,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中介。高職院校中“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改革英語教學,首先要從英語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做起。在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將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實際涉外交際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也進一步加強。因此,作為我國與外界溝通工具的英語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學習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那么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現狀如何?怎樣才能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這值得我們進行探索分析。
1 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縱觀高職英語的教學現狀,高職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英語教學采取合班授課,英語教學不受重視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向社會各行業輸送越來越多的“服務型”、“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注重課外實踐,不可避免地大量減少公共課的教學時間,這沒有考慮到高職的需要。
此外,由于師資短缺,大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都采取大班制,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由此也會導致有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懈怠心理。
1.2 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英語學習興趣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薄弱,并且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英語詞匯量小,閱讀能力不強,聽力比較薄弱,而說英語又張不開嘴,對語音和語法掌握不牢固,且缺乏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由此可能從心理上對英語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基本處于被迫學習狀態。
1.3 缺乏高職教育特色教材,英語教學內容陳舊
缺乏針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重在實踐、重在實用、重在實效的英語教材。現行教材大多數偏重邏輯性,應用性不強,內容太泛太深,尤其是不能很好地與高職教育中的專業相結合,并未注重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1.4 學生學習英語的意識不強,對英語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并不嚴格,對英語學習的考核相對寬松,因此造成學生學習英語意識不強。
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地與他人交流,英語本身是一種語言工具,這一點應該十分明確。但大部分學生還是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技能課的學習上,對英語學習得過且過,對英語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
1.5 不重視英語學習環境
語言的學習要創造一種情景,讓學習者在情境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語言的運用,良好的情景設置是語言學習的利器。但是,目前高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情景是漢語情境,無法完成英語情境才能完成的英語聽、說訓練。
高職院校的學習氛圍往往不濃厚,花時間在課外自主學習的學生不多,晨讀的現象也很少見,從而導致英語學習時間遠遠達不到應有的程度。
當然,高職英語教學除了以上這些普遍問題外,還存在著其他的種種問題,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從而為高職英語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2 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只注重應試,對于素質教育不重視。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極大的提高了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認可和重視程度。為了追求高優秀率、高通過率,許多高校進行大量做題,違背了語言教學的內在規律,沖擊了教學秩序的正常化。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只注重語言形式,對文化導入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重視。受結構語言學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采用“聽說法”和“語法—翻譯法”。因此,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而忽視語言的載體功能。
3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探討
3.1 使用文化導入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從教學角度看,根據語言的交際性原則,文化應是實踐課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應是一種密切結合語言實踐的教學。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應有效的導入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使學習者理解文化的差異帶來的語言應用中的變化,更好的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交流中去。
3.2 采用現代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教師一定要重視優秀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比如互聯網、手機、雜志等。為了緊跟時代的需要,高職院校教師必須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給予學生最新的知識,效提高教學效率。
3.3 英語教材的編寫要實用
新編的高職教材應強調實用性、趣味性,突出交際能力,把英語學習當作技能訓練,而不僅僅是知識傳授。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的設計應以實踐工作為素材,教材的難度系數不宜太高,突出交際性原則,教材的內容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不能忽略教材知識的連貫性,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交互活動。這樣的教材才能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真正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3.4 交際為先,同時增加跨文化知識
高職高專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用英語授課,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開口練習英語的機會,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口語教學內容應貼近生活,語言應簡單、易懂。在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的過程中要適當地增加一些跨文化知識,沒有文化的語言是空洞的語言,對別人的文化不了解,在交際中往往造成障礙,達不到交際的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適應新時期英語教學的需要,了解高職職學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研究解決的方法,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方面不斷地進行完善,不斷進行探索,就一定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努力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葉肇芳.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問題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4(5).
[2] 徐小貞.高職英語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 趙愛萍,丁桂紅.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新探[J].教育探索,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