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化
摘 要:學困生的問題是學校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高中史地班的地理學困生問題更為突出。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轉化學困生是每個中學教師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困難;問題;對策
對于眾多文科生來說,要把地理學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在平時的檢測中往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想原因在于學生的學法上存在問題,當然老師在教的過程中也存在問題,尤其在今天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新課改之后地理考查的方向以及如何去引導學生學好地理,這將是現階段擺在地理老師面前的難題。通過教學實踐和反饋,我們發現,盡管新教材在知識難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仍相當突出。這無疑是制約地理學科教學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造成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是什么?地理教師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一、原因分析
1.對地理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地理這門學科的基本知識框架其實在初中就已經建立了。但在初中階段不少學生認為地理就是背多分,上課聽不聽沒關系,只要考試前突擊背一背即可得高分。這種學習態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階段適用,但在高中,尤其是高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這點已在學生進入高中的學習中得以證實,這部分同學在難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學習中,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學習方法并不適應于高中。還有就是到了高中,很多學生還認為地理就是副科,包括學生家長也是這樣認為的,只重視孩子語數外的成績,這些原因直接導致學生無法把地理真正學好。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認為就是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
2.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缺乏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從地理學科的內容來看,地理主要是闡述地面各種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間的相互聯系和地區的差異;探尋地理事象變化發展的規律;闡明人與地理環境的正確關系。因此,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并非許多學生所認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產,學地理只要劃一劃,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因為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而形成了地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重記憶,輕理解;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強化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在新課改下使用新教材,地理學科特點更趨明顯,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更加難以適應。難怪學生經常說,地理書很好看,地理課也很好聽,就是地理作業最難做,甚至有時無從入手。
3.存在不良學習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能力差,分析、鑒別能力差;思維的邏輯性差,考慮問題缺乏條理性。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但不少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在地理成因的學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4.對地理的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 學生感覺地理難學,成績無法提高,與學習地理所必要的學習動機、興趣和內心需要是分不開的。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當老師講到某區域的人文環境時,一些學生就特別感興趣,但是當講到自然環境方面的學生就會覺得很無聊,就像在分析世界的氣候及成因時。
5.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教師的觀念轉變力度不夠,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情景導入不夠逼真以及問題設計不夠合理;輕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問題實行包辦代替;教師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脫節嚴重。
二、對策探討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新課改背景下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端正學習態度,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重視地理,不要只顧眼前,應當為自己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著想。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具有明顯的綜合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所以要想學好它,并不是學生所說的簡單背背、搞突擊就行,主要在于理解和運用,在于平時的積累。只有讓學生端正了思想認識,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學習也就輕松。
2.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絕大多數的地理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直接影響到整個地理教學的質量。為此,我們必須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如,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達到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教學素材的選取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3.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地理新教材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反映了地理學科的特點,跟以前的新教材相比,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高中學生無論在智力、能力都比初中有了一個大的飛躍,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索、研究,能夠運用一些地理知識去解決地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進行思考、討論、質疑、交流,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其次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教材設置了大量的“活動”或“問題研究”。一旦學生投入到這些與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緊密聯系的“活動”中去,那么,它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將是巨大的。總之,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就決定了它的特殊性,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尤其在新課改之后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注意方法方式,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