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應蘭++康先瓊++李學國
摘 要:高職院校輔導員承擔著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通過對目前高職輔導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高職輔導員隊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與素質要求,最后提出了以加強培訓,建立輔導員職業發展制度保障,建立輔導員學術交流平臺等提高輔導員職業素質與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 職業素質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237-02
高職院校輔導員承擔著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在人才的培養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頒布了中發[2004]16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之一,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輔導員隊伍”。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倡導選聘勞動模范、技術能手作為德育輔導員”。因此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具有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保證,同時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高職院校大多加強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促進了輔導員的職業化,提高了輔導員的整體素質,但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高職院校中輔導員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1 政治理論提升缺乏系統性
高職院校輔導員的根本工作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缺乏系統性的學習政治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全面。輔導員隊伍中,幾乎沒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系統的科學加以研究。盡管輔導員也想給自己充電,武裝自己的政治頭腦,但不時被學生、學校的瑣碎事情擱淺下來。并且,高校培養的專業中,沒有輔導員這個專業,所以來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都是其他高校畢業生直接來擔任,沒有形成一條直接向高校輸送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的道路。
1.2 輔導員對職業發展方向不明晰
首先,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造成輔導員崗位人員流動性大,給工作的深入開展帶來負面效應。據了解,特別是名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的流動性每年在20%左右。因此,輔導員隊伍不穩定帶來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缺失。其次是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輔導員崗位準入標準,對輔導員的選留和使用上隨意性大。再次是大批輔導員隊伍年青化,盡管增強了隊伍的生機與活力,有利于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但輔導員自身和閱歷與他們擔負起“人生導師”職責有局限性。最后是輔導員認為只要管好學生日常事務就行了,自己不需要再努力學習,沒有長遠的職業發展方向。
1.3 輔導員的職業技能普通偏低
輔導員不僅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導師,輔導員應當是一個動模范、技術能手。但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中,很多學校都簡單的認為,輔導員只是管理學生的思想,教師才是真正培養學生的技能的,因此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技術、技能水平偏低,無法對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進行輔導。究其原因,首先是領導不重視輔導員學習專業知識,其次是輔導員大部分時間被學生瑣事所占據,抽不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再次是部分學校輔導員所帶的班級多,專業層次復雜,輔導員無法適應所帶專業的變化。
2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素質與能力要素
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是進行輔導員工作的前提,其職業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健康素質。其職業能力主要包括領導能力、學習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2.1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素質
(1)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是輔導員職業素質的靈魂,其關系到未來社會建設者的素質和水平,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和道德素質兩方面的內容,兩者互相補充,互相影響。高職院校的輔導員,要求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優秀的政治水平,思想意識覺悟高,過硬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在道德素質方面,具有科學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意志,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職業精神等。
(2)科學文化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是保證高職輔導員工作開展的基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必須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較高的水平。科學文化素質主要包括具有扎實的馬克思理論知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和美學等方向相關知識,較高的人文素質和良好的人格魅力。
(3)身心健康素質。
身心健康是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人的心理活動實現的,受人的心理特征、心理過程制約,這不僅決定輔導員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而且自身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身心健康主要包括具有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堅韌的意志品質和敬業精神,開放穩定的性格特征和良好的情感、心境。
2.2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
(1)領導管理能力。
領導能力是高職院校輔導中職業能力的核心。領導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是對輔導員的思維、語言表達、組織協調的一種綜合表現。主要包括對事務的決策能力,對行動和決策的掌控能力,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組織和管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團隊進行建設的能力,善于激勵培養與教育學生的能力等。endprint
(2)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基本條件,輔導員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學生進行交往,因此,情感因素在人與人交往中起著主導作用。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主動參與意識、主動服務能力,溝通交往與團隊認同的能力,解決學生沖突的能力,在文化差異與外來意識形態滲透的抵制與把握能力,人格魅力與輔導員實際能力等。
(3)學習創新能力。
學習創新能力是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高的關鍵。因大部分輔導員來自其他高校的畢業生,由于閱歷不豐富,思考問題存在不周全,解決問題認識不深刻等,必須要求輔導員多學習,在觀念上要創新,思維敏捷,辦事的方法創新,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多學習,具有主動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3 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素質與能力提升的措施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之一,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加強輔導員職業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工作,讓輔導員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成為高職院校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堅強基石。
3.1 加強培訓,改善輔導員的素質結構
輔導員隊伍中,特別是年青的輔導員,由于其閱歷、辦事能力不豐富,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遇事不冷靜,處理事情的方法不當等問題。因此必須對輔導員的職業素養,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進行系統的教育與培訓,特別是對輔導員進行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方面的培訓,讓他們真正達到高職院校的輔導員的標準。目前,重慶市教委每年對高職院校新入職的輔導員都經過系統的培訓,但這不夠,還需要對輔導員進行周期性的培訓,強化輔導員的職業素質與能力,系統的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讓他們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較高的人文修養,較高的專業知識。同時多開展輔導員思想的交流,通過輔導員的實踐交流,豐富輔導員的經驗,讓年青的輔導員快速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其次對輔導員培訓的結果進行考核,建立對優秀的輔導員的激勵機制,讓更多的輔導員向優秀的輔導員學習。
3.2 建立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制度保障
建立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制度,是加強輔導員管理的有效手段。輔導員是培養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師,其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首先必須對輔導員的選聘、任用等制定可行的制度。其次建立完善的輔導員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優化輔導員的工作環境,提高輔導員的代遇。再次,健全輔導員的考核體系,拓寬其發展空間,充分運用激勵機制,提升輔導員對職業工作的認同感,幸福感等。
3.3 建立輔導員學術科研平臺
在信息世代迅猛發展的今天,輔導員的管理不能再單憑經驗對學生進行管理,因此,必須要求輔導員在管理過程中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積極地參加科學研究,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踐中,加強輔導員的科研工作的管理,從實踐中總結經驗與教訓,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對實踐問題進行研究,總結。同時建立學術科研平臺的相關制度,提供輔導員的科研經費,獎勵措施。
參考文獻
[1] 文婷.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D].河海大學,2007:30-32.
[2] 馮增振.高校輔導員職業素質與能力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25-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