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霞 羅志紅 張世英
摘 要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已成為必然。大學的英語教育是傳統知識技能和人文情感的重要載體。在人文教育普遍盛行的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凸顯出大學英語教育的進步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是實現教學改革的根本途徑,通過人文教育的力量來不斷地加強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啟蒙、綜合能力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成為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和重點,本文將緊緊圍繞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進行探究,來辨證地分析人文教育在大學英語中的教學。
關鍵詞 大學英語 人文教育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開啟學生的心智和靈魂,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①可見人文教育的內涵涉及面廣,而大學英語課程的內容具有多元性和跨學科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其要求,因而本文探索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1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現狀分析
1.1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實施現狀
近年來,學術界公開發表了一些有關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他們一致表明,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過度重視知識、技能教育,而人文教育嚴重缺失的現象,即大學生的語言能力與其人文素質“斷裂”。如鐘華等(2001)研究結果表明:大學英語教學主要“以語言知識輸入為主,文化輸入少,忽視文化因素以及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社會文化能力明顯落后于語言能力”,語言課程中存在明顯的人文教育缺失現象。陸亞麗(2008)的相關調查顯示:在部分院校大學英語中的文化教學還處在“起步階段”,教師對文化教學重視程度不足,課堂教學仍以知識講授、技能訓練為主,對語言材料的人文精神缺乏深層挖掘,學生的跨文化能力薄弱。但這類研究成果不多,且較為零散,僅從理論上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教育的關系,對如何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去并未展開深入的實踐研究。
1.2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分離是造成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缺少的根本原因,當今教育的技能化已經排擠了人文教育的空間。另外,外語“工具”論觀念的存在限制并阻礙了大學英語人文教育的發展。傳統教育觀認為英語僅僅作為交流工具而存在,是被完全符號化的象征,這樣的觀念導致英語教學機械化,缺乏活力。②把培養語言技能培養作為教學目標無可厚非,但并不意味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只能單一地傳授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技能。而是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過程中,應同步拓寬知識,使學生的知識構建多元化,以滿足不同專業背景學習者發展的需求。在培養語言技能的同時,還應全面培養其綜合能力,使其在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思維的基礎上提升人文素養。總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缺少是社會過于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
2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2.1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內在推動力量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這個綱領性文件從人文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具體要求:“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且 “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要改變觀念,突破傳統,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也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提供了政策性指導。這種內在的強大推動力使人文教育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貫徹落實成為必然。
2.2 人文素質決定學生專業學習的素質和能力
人文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其主要內涵包括人文主義教育,人文學科教育, “成人”的教育。這一切為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方向。人文素質是一個人軟實力的決定因素之一,是隱藏在技術化和知識體系背后的支撐,它更加接近一個人的靈魂,是一個人前行的決定性力量。人文素質培養與英語學習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英語學習不再是工具性學習,應和人文素質培養結合,讓其發揮實施人文教育的通道作用、散發語言本身獨特的魅力,從而讓英語學習的用途多元,也充滿樂趣。③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滲透和體現。人文精神是支撐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走向更深層次生命的基石,只有具備了健全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夠不斷地提高個人的能力,活躍學生思維,體現出較強的創造精神和生命力。
2.3 進一步引導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英語已經不再是一門傳統意義上的語言知識技能課,而是主導學生走向人生道路的根本動力和源泉。該課程教學是傳授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技能的途徑,也是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的平臺。學生借此提升個人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大學英語課程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指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更加健康完美的人生道路,錘煉其正確的判別力,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④就大學英語的內容而言應是多元的,是通向不同學科、不同文化和外域的橋梁。如果僅僅具備了交流基礎卻沒有人文背景作支撐,英語學習是不完美的。可見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在人文教育的基礎上構建豐富知識體系可以引領學生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向縱深。
3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思路探析
(1)將教材作為實施人文教育的載體,實現語言與人文交融。大學英語系列教材除了語言學科本身的知識體系,還涵蓋了其他學科廣泛的內容,利用其作為實施人文教育的載體,可以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借此激發學習者學習熱情,直接強化其對人文觀念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提升,從根本上完善其人文素質。大學英語的教育其實就是人的教育,應深入挖掘語言載體背后的文化精髓。力求將人文教育與語言教育教學相結合,使語言知識體系支撐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反過來豐富完善并拓展語言知識體系和其他學科知識體系,實現語言本身與人文特色的相互融入,兩者形成有機體。
(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技能。教師是學生知識來源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普及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興趣的激發者,自身人文素質對教學的影響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充分的人文素養和高水平的教學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挑戰自我,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利用課堂引領指導,讓教學的內容富有思考的內涵和價值,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方向。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課堂接受綱領性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課外有目的地吸收攝入并拓展,實現課堂內外相輔相成,互補完善,全面提升自我。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技能的突破可以豐富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內涵,把學生從單一機械的學習中解脫出現,讓學習本身和學習內容豐富多彩,也讓學習者發展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個體。
(3)將教學提高到教育的高度,讓學生體驗“成人”的過程。將大學英語教學提升到教育的高度是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提升相互關聯的根本保證,也即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僅是單純的知識教學,應將這些知識進行升華,將其轉化成學生具備的能力,并在其后續發展中發揮指導作用。這個過程是讓學生實現自我體驗成長的過程,他們學會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質,成長為具有廣泛生命力的個體。⑤該過程也是自我人文素質提升的過程,即學生能夠發自內心、自覺地重視人文素質,不斷以教育的宗旨來引導個人學習,并實現自我的成長。通過課程教學拓展讓學生明白人文素質的真正意義,不斷地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成人”的過程,用人格的成長來指導知識和學業的順利實現,這樣可以從宏觀角度把控專業學習,這種被抽象化了的素質正是決定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是否走遠的金鑰匙。教育和知識的相輔相成,人文素質和專業培養的息息相關,決定著教育本質升華的實現。
4 結語
人文素質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價值,是引領學生不斷走向更新層次學習的重要途徑,它決定了學生在知識道路上能夠走多遠,也在根本上決定了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教育,是引導學生借助大學英語課程平臺,在教師指導下利用自身學習主體的身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語言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的同時,接受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能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還對教師提出挑戰,敦促其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完善自身素質、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技能,其結果是實現教學雙方的共贏,因而其實施具有可行性。
注釋
① 王相順.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缺失成因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4).
② 陳向俊.人文教育:大學英語教育的缺失與回歸[J].海外英語(中旬刊),2011(5).
③ 孔瑩.試論人文素質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的體現[J].科技信息,2011(22).
④ 牛躍輝,王金鳳.當代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3(1).
⑤ 王國芬.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路徑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