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么長青
摘 要:高技能人才作為我國人才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快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高技能人才的含義入手,分析了技工院校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8-0107-02
職業教育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它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技工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辦法是以就業為導向實施人才培養,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基礎,重視培養獨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創建技工院校與企業友好合作的培養模式,提高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現階段,多數技工類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方法比較陳舊,沒有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嚴重影響了人才的發展。因此,技工院校必須創建適合企業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依照就業市場的變化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推動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1 高技能人才的含義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產服務行業內從事某些技術含量較高、勞動強度較大的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高技能人才已經在對應的行業、崗位從業多年,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并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技工院校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要盡量運用學校職業教育的優勢,重點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如何學、怎樣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上,強化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2 培養高技能人才存在的問題
2.1 社會對技能教育缺乏認識
現今社會過度重視普通教育而忽視了職業教育。從勞動者的角度來說,他們沒有提高自身勞動技能和素質的主動性;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它們不注重培養高技能職業人才,沒有用長遠的發展眼光看問題,對職工培訓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內容與企業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培訓不具針對性,致使勞動者對培訓內容不感興趣。與此同時,開展培訓的項目和內容實用性、操作性不強,學生經過培訓也無法上崗工作。
2.2 就業準入制執行力不佳
“先培訓后就業”的方針沒有落到實處,致使新生勞動力沒有經過技能培訓就進入市場。由于職業資格證書運行時間比較短,宣傳力度不夠,沒有穩固的法律標準為支撐,致使其權威性沒有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2.3 政府對職業培訓的扶持力度不夠
政府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扶持力度不夠,經費支持的力度也比較弱,而培訓高級技師所需的費用比較高,培訓時間也相對較長,所以,僅僅依靠政府補貼的經費是無法順利完成職業培訓的,同時,不完善的培訓對政府和個人的引導、激勵作用也不強。
2.4 就業觀有待轉變
在多數家長和學生的意識中,“重學歷、輕技能”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他們對藍領技術工人沒有充分的認識,導致技工院校生源較少,不具吸引力,同時,校企雙方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企業或學校擔心培養成本加大、管理難度大等,最為關鍵的是政府沒有推行鼓勵性政策輔助校企合作。由此可見,技工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需要進一步強化。
2.5 技能教學質量有待提升
技能院校培訓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學內容沒有針對性,致使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開設的培訓項目和內容操作性、實用性不強,學生參加培訓后無法直接上崗。
3 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策略
3.1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資金的投入
創建政府、企業等多個籌措資金機制,引導企業增加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把企業依照規定提取的職工培訓經費應用到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政府根據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對技工院校人才的表彰、師資培訓、教材開發等一系列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同時,增加技能人才培訓補助可以提高企業組織職工培訓的積極性。以原有政策為基礎,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度加大緊缺職業人員的補助力度,鼓勵企業人員積極參與技能培訓,確保培訓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2 做好宣傳工作,執行勞動準入制度
加大技能培訓和鑒定的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認知,營造“重技能”的意識氛圍,提升勞動人員參與技能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輪訓等一系列培訓工作,確保在就業前將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把就業準入制度落實效果歸入勞動監察中,不能出現新生勞動力沒有進行技能培訓就進入勞動市場的情況。強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與就業制度之間的銜接,把職業資格證當作邁入勞動市場的通行證。繼續在院校中推行雙證書制度,依照學校設置的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就業可能性。
3.3 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技工院校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合理發揮各個模塊的相關職能,完善定崗實習的綜合實習教學,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企業實踐三部分內容,努力完善教、學、做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創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與企業零對接的效果。應用項目教學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能讓學生產生興趣的項目課題,將枯燥的教學環境轉變
為生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其綜合素質,將厭學情緒轉變為樂學、活學、活用的積極態度。技工院校必須轉變傳統的觀念去適應市場經濟人才的要求,其中包括轉變學校辦學觀念和學生自身的觀念。技工院校要轉變觀念,就要認識到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學校可以把各個專業等級的學生組織起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第二專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4 改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培養學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多元化學習模式,例如,培養學生的單向能力、綜合職業能力、上崗前培訓和職業素養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創新教學模式,開展特色化教學,依照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實施訂單式培養,加強第二專業的培養和訓練,考取必要的職業資格證書。技工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形式多種多樣,實踐教學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要完善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讓教學模式更加貼近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所學專業的特點。
3.5 建立優良的實訓環境
以學生學習的技術和基本素質為主旨,采取雙循環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由淺入深開展交叉融合教學,使學生從初級被動學習階段遞進到高級主動學習階段,達到理論與實踐互相循環應用發展,創建校內、校外相互結合的實踐基地。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國家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為指導”的思想,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培養高技能人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以技工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研究依據,分析了技工院校在培養高技能人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策略。
參考文獻
[1]韓紹鑫.淺談高職院校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策略[J].科技創業家,2013(8):193.
[2]劉曉輝,任宏偉,宋瑞玲,等.淺談以就業為導向的河北省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5):9.
[3]劉長英.廣西北海市旅游業發展高技能人才需求調查分析[J].欽州學院學報,2012,27(1):21-24.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