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勇
摘 要:南京電大實行“一體兩翼”,即“兩塊校牌,一套班子”的辦學體制。新形勢下,如何以加快推進南京開放大學和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兩翼”建設為依托,進一步凝煉、打造辦學特色,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成為當前需要迫切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
關鍵詞:南京電大;一體兩翼;轉型發展
目前,南京廣播電視大學與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實行“一體兩翼”,即“兩塊校牌,一套班子”的辦學體制。年初,南京開放大學以南京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正式揭牌成立;年底,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溧水新校區將要開工建設,學校事業發展迎來新局面。2014年5月10日,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喜慶建校35周年。學校兩翼齊飛,雙輪驅動,協同發展,轉型跨越,一所新型的地方高校正步入她的又一個春天。
1 “兩翼”辦學概況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于1979年5月經南京市政府批準正式創建,并于1991年經教育部批準為獨立設置的廣播電視大學,重點開展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為目標的遠程開放教育為主體的繼續教育。30多年的辦學積累,為創建南京開放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于2006年6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2012年3月通過國家教育部備案,重點開展以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在師資隊伍、專業建設、實驗實訓基地等方面為建設南京開放大學提供了重要依托。
辦學30多年來,學校秉承立足地方,服務社會,育人為本,彰顯特色的辦學理念,為社會累計培養各類本、專科生近15萬人,組織各類非學歷培訓逾百萬人次,現有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5萬余人,非學歷教育年培訓5萬人次。學校圍繞南京產業布局學歷教育開設了軟件、金融財會、商貿旅游、物流服務、社區管理與服務、藝術創意設計、建筑施工、電子信息等11個專業群,35個專業(方向);非學歷教育開展適應性崗位培訓、資格性崗位培訓、證書教育、繼續教育及進修等項目70余個。學校采取“一個系統,兩級管理”辦學模式,全市設有11個分校、6個教學點,依托各區電大、行業培訓中心以及其它教育機構實現了全市學習支持的全覆蓋。
盡管“兩翼”所開展的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但兩者都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共同宗旨,都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培養目標、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教學資源等方面存在著很強的共性和互補性,兩者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具有其他普通高等學院無法比擬的特色和優勢。
2 建設南京開放大學,服務學習型城市建設
2014年1月22日,南京開放大學以南京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正式揭牌成立。此舉對完善南京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城市、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南京開放大學應堅持為南京全體市民提供“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終身教育服務的辦學理念,有效整合全市相關教育資源,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并重、職業教育和開放教育有機融合、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有效銜接,為全市各類社會成員提供靈活、全納、終身的學習機會與服務,使之成為我市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平臺,成為我市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和全民終身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載體。
學校應通過實現辦學觀念、培養對象、辦學模式、資源建設、師資隊伍、辦學手段的開放,使南京開放大學成為南京高等教育體系中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信息化為基礎、以開放性為特色、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覆蓋全市城鄉的新型高等學校。通過打造覆蓋全市的終身教育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整合、開發、協作交流、管理和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一站式”、“智能化”、“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實現為南京市民個性化終身學習提供便捷服務的功能。
3 建設新校區,推動新發展
經調研論證,2014年4月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在我市溧水經濟開發區征地500畝,建設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新校區,2016年完成。
學院應以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利于建設教育名城,有利于按期通過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評估為目標,堅持“立足地方,服務社會,育人為本,彰顯特色”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方針,科學定位,錯位發展,改革創新,促進轉型,為服務南京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辦學定位上,應根據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及學校實際,在原有主要服務南京現代服務業的辦學定位基礎上,專業設置進一步對接溧水區和全市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依托溧水經濟開發區電器、汽車及物流等特色園區,組建校企聯盟,重點打造現代物流、軟件技術、現代制造業等專業群,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辦學體制與機制,著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余善云.走向開放的未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
[2]于云秀.定位與系統建設——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