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萍
摘 要: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對幼兒來說,數學學習是他們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自身需要。幼兒由于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情境性、故事型的教學活動,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莫過于運用情境化的教學方式組織幼兒的數學活動。借助專業性的教學策略和智慧,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游戲情境”、“故事情境”等有趣的情境中,以此組織數學活動。
關鍵詞: 情境教學 幼兒園 數學活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具體場景,引起學生情感的體驗,從而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需求的產生,必然導致對滿足欲望的方法、方式的思考,因此揭示所研究問題的必然性、目的性,自然會誘發積極的思維。疑問的產生對思維的誘發作用是明顯的,學生發自內心的疑問,可有效促進積極的思維活動的出現。數學學習的心理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交織著情感過程,以及個性心理特征。因此,數學教育中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和態度精神的培養顯得非常重要。
二、情境教學的特點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實體的復現,而是簡化的模擬。
2.情深意長。情境教學是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情緒和感情的體驗。
3.知、情、意、行融成一體。情境教學為了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就要運用生活展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
情境教學以其直觀性、趣味性、生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和學習欲望,迎合了學生的心理特征。情境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踐操作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這一方式反應的程度大大超出我們的意料,他們對于這種實踐與理論學習緊密結合的方式抱有極大的熱情,并使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進入一種的良性循環的互動過程;針對性強,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教學效果,并對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提高教學效率;時效性強,這種教學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下內容陳舊的問題,教師必須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生的新問題進行解答,使教師所教內容的時效性更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種教學法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理論知識扎實、但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的缺點。
三、有效創設情境,讓活動更精彩
創設問題情境,既能使學生從生活中捕捉數學信息,又能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材料,不同的教授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情境創設方法,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和充滿知識美的享受。
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感興趣。”教師如果能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將所學內容導入其中,使幼兒所學的知識有情、有境,就能引起其極高的興趣。由于數學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而幼兒的思維又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因此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更多地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那么到底如何創設好的數學情境呢?
(一)情境創設要生動有趣,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
為幼兒創設數學活動的教育情境應生動有趣,能巧妙地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合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同時和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如此就能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具體的問題,使問題具有探索性。
根據幼兒年齡和學習數學的特點,教師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情境,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愿望,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引導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應該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至于破壞童年的情趣。”在幼兒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幼兒在學習時不僅外在的言行與所學的內容高度相關,其主觀的態度也是投入的、積極主動的。在《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這個數學活動中,就運用了有故事情境的繪本教學。孩子喜歡讀繪本,好的繪本故事更能讓兒童有機會了解數學概念,并應用在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用富有情境的繪本融入數學的教學,可提供兒童傾聽、操作及討論理解數學概念的機會,能讓兒童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使用并擴展數學的知識。繪本中往往蘊含豐富的數學元素,因此教師嘗試運用繪本設計數學教學活動,通過其中的故事:一位勇敢的公主進入亂七八糟魔女之城營救王子故事情境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故事情境的教學方式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有較強的趣味性,幼兒知道了什么是交替排序,什么是統計,什么是平面和立體,什么是收集和整理,什么是分類……這些生活數學方面的知識全部都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讓孩子在輕松的故事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因此,這樣的數學教學活動往往更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情境創設要富有挑戰性,能激勵幼兒積極參與。
對于孩子,特別是中、大班的幼兒來說,在數學活動中,更應該運用挑戰性的、有更多發揮余地的活動環節為主,如競賽性游戲、闖關游戲等。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幼兒的精種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如在數學活動《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以富有挑戰性的闖關游戲為主線索展開教學活動。故事的內容很單純,一位勇敢的公主要拯救好朋友“小王子”,在拯救王子的途中,公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難關,例如,要找到開門的鑰匙,要幫助巨人涂腳趾甲,要修好橋才能過河……這些重重險阻,都需要幼兒運用對規律的感知才能通過,這些環節都激發了幼兒的挑戰心理。活動中,幼兒在說說、做做、想想及其判斷整理中感知按規律擺放物體、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在自主操作中嘗試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進一步拓展幼兒按照一定規律擺放物體、整理物品的經驗,充分地讓幼兒動手、動腦發現事物排序的規律,并能大膽表達,感受規律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活動中,讓幼兒在類似闖關過程中感知規律,明白規則之城的規則就是有規律地排序,從而獲得成就感,使幼兒更有信心地繼續向前。
(三)情境創設要富有啟發性,能拓寬幼兒解決問題的思路。
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幼兒的學習動機在“情”與“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得到強化,使他們為隸知而樂,為探索而興奮和激動。啟發式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數學活動中,創設情境需要注意情境應富有啟發性,讓幼兒從情境中獲得靈感,拓寬思路,從而促進幼兒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在《亂七八糟魔女之城》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跟隨公主一起進入“亂七八糟魔女之城”的教學情境。教學活動由易到難,幼兒在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中不斷受到啟發,并且不斷積累經驗,逐漸熟悉、掌握了排列規律,使幼兒主動形成了按序排列的意識。“亂七八糟魔女之城”這個教學情境能夠幫助他們打開思路,進行思考和辨析,富有啟發性的情境創設既能提高幼兒觀察、探索和發現的能力,又能通過對“規律”的強調,幫助幼兒掌握單排序的規律。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多角度進行思考,盡可能地創設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把所學目標和內容巧妙地滲透在有趣的情境教學環節中,從而幫助幼兒獲得真正理解與把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