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 要: 初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是生物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特別是在實施教學改革之后,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成為每一個教師的重大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 初中生物 教學方法 新課改 新教材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轟轟烈烈地向我們走來,嶄新的教材已展現在我們面前。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適應新教材體系,走進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課堂,是生物教師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實施新教材,課堂教學要有新觀點、新方法。
1.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師生關系,構建開放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體系。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這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共鳴的過程,營造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自主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
現在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參與、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于師生之間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張顯和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
基礎教育改革要求課堂教學不再是封閉的系統,不能拘泥于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實施過程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始料未及的體驗,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我們周圍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奧秘……這一切不能僅靠教師的解說,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作為一股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和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每一節課堂教學都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只有師生互動,共同參與、開放性的學習,才能真正使我們發展性地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學。
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素質教育已在社會中形成了潮流,為了適應這一要求而制定的新課程標準已隆重出臺。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已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要求,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必然要進行角色轉換,切實更新教學理念,自覺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體現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物學奧秘包羅萬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異、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積極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使每名學生都樹立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熱愛大自然、關注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等,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培養。新教材每章節前的情境解說圖片及每節的“課外閱讀”等,反映現代生物學的迅猛發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生物學聯系生產實際應用,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促進學生作為普通公民應具備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形成。
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論題。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重視學生學業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品質、性情、個人條件、應變能力和個人價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中學生物教育改革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能力。我們應立足教學第一線,根據自身、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合實際的教研和教改活動,真正樹立起“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觀念。
二、教師語言要活潑機智,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
對初中生而言,學習動力仍然主要源于興趣,只有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學習。如果教師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課前準備不充分,教法單一,上課照本宣科,語言平淡無力,則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或思想開小差。所以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準備各種教學用品,搞好新課導入,盡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語言力求風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事實證明,一個神情嚴肅、古板的教師,其課堂氣氛大多是死氣沉沉的;一個風趣幽默的教師,總是受到學生的歡迎,成為課堂上學生注目的焦點。很多時候,教學內容難免有些枯燥,使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遇到這種情況,教師的活潑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如,在給學生上人體激素調節,講人體有哪些內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時,某些學生顯得沒精打采,便轉移話題,說前不久播出的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出現了一個很好笑的錯誤,因為劇中的司馬遷竟然長了胡須。有的學生懵了:司馬遷是男人,男人長胡須,這錯在哪兒?司馬遷受過宮刑,這個學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宮刑,為什么受宮刑的男子不會長胡須學生卻不一定知道,于是很自然地把話題引到人體的內分泌和激素作用上。這時,你可以幽默地說:“看來不懂得生物學知識,還會有人鬧出太監生兒子的笑話呢!”全班學生一下子都笑起來,困意一掃而光。由此可見,教師的機智幽默就像課堂潤滑劑,在活躍課堂氣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新教材要求教師改革評價方法。
從以往中學生物教育教學評價來看,評價著重關注期中、期末的相對評價,忽略對學生平時學業的絕對評價、診斷評價、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特別是學生在實踐活動、興趣、思考力、判斷力等方面的評價。通過增加平時的絕對評價,激勵和改造學生的素質,使生物教育教學評價更合理、更科學,保證和促進學生創造力、實踐能力的發展。
教學改革的教學評價是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轉變為運用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因此,生物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再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論成敗,而看其各方面的發展與變化。要面向全體學生,學會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待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常識教育觀點評價學生。尊重學生,不能輕易否定學生。
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同時活躍了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課堂上教師要巧妙提問,有時要故意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使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回答出來,或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下基本正確地回答出來。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