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摘 要: 熟語是指較為常用的固定短語。熟語用詞方式固定,語音相對和諧,語義結合緊密,是各國語言中都會出現的詞匯單位,其包括的范圍較廣,如成語、慣用語及言語等都屬于熟語的范疇。由于熟語是經過長時間形成的,因此凝聚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隱射著各國的歷史。其就如一面鏡子,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由于各國有著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對于熟語部分的處理尤為需要謹慎。本文結合實際例子總結熟語翻譯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并解答,使大家能夠更好地進行翻譯。
關鍵詞: 俄語 熟語 翻譯問題 解決方法
根根據字典定義,翻譯是指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具體到俄語上,翻譯就是用大家熟悉的語句把俄語翻譯成漢語。翻譯理論和工作實踐之間是辯證的,其理論產生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實踐,就很難產生一系列翻譯理論。由于熟語是每個民族的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當我們從事翻譯工作時,就要根據國內讀者的理解方式,把熟語準確且巧妙地翻譯出來,這對準確理解原文有著重要的意義。
1.俄語熟語的翻譯問題
俄羅斯是歐洲大國,和大多數歐洲人一樣,俄羅斯人習慣于抽象的思維,而我們更側重具體形象。我們過去大都信奉佛教,而俄羅斯主要是東正派,這就造就了我們之間迥異的文化及哲學思想。熟語表現著各個民族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和文化傳統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熟語翻譯中的難點之一就是文化的不同。俄漢熟語中的文化差異特點主要有下列幾個:
(1)環境的差異
俄羅斯聯邦大多數地方冬季長達半年之久,如此白色就成為主色調,所以就有了белая зима(白色的冬天)這一說法,通常譯為“隆冬”。我國地理位置較好,氣候利于農業耕作,是農業大國,所以土地自然就成了熟語的來源,中文里把土地和錢聯系起來就是浪費的意思,例如:“揮金如土”。
(2)宗教文化方面
佛教在唐代就已經傳到我國,距今已有一千年歷史,人們相信有佛祖的存在,佛祖決定著世間的種種,于是就涌現出大量和佛教有關的熟語,如“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借花獻佛”,等等。佛教在俄羅斯并沒有那么盛行,在俄羅斯,人們大都信奉東正教,其次是基督教,與之有關的有“умыть руки”(洗手),指不再管某事、擺脫責任,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短語的意思,而只是直白地翻譯為洗手,就會影響到讀者對整篇文章的解讀。
(3)歷史文化典故
我國和俄羅斯都有很多熟語來源于歷史典故,其結構簡單但有著深遠的意義。形成于歷史典故的熟語不易直譯,這就要求我們對我國歷史和俄羅斯歷史及典故有一定了解。例如:“夸父逐日”,我們就不能翻譯成夸父追著太陽跑,而要把其真實意思補充翻譯出來。從圣經里也衍生出很多俄羅斯熟語:“пенькам богу молиться.(用大麻纖維拜上帝)”其實際意思指與世隔絕或性格孤僻的人。
2.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想把熟語翻譯得當,那么翻譯工作者不僅要了解原文中的文化內涵,還要對民族文化有一定認識,這樣才能夠了解中俄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才能夠針對這些差異準確翻譯。翻譯工作者不僅要能夠翻譯出原文的意思,還要能正確表達出其具有的文化特色讓讀者可以接受。翻譯有文化特色的熟語時,可以遵循歸化和異化原則。
(1)部分省略。
為了使廣大讀者明白原文的意思,我們可采用歸化的翻譯法表現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В чужой монастырь со своим уставом не ходят.直接翻譯出來是不要帶著自己的規矩去別人的寺廟,但是這樣翻譯可能大家不會明白,因為就是“入鄉隨俗”的意思,所以我們大可把帶著自己的規矩那幾個詞去掉來翻譯。
(2)意譯,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原文的意思。
歸化是把語言作為一種工具,在具體的翻譯中,盡量避免使讀者產生誤會,這就要求我們要翻譯的通俗易懂。如果由于文化差異而使得原文章不能很好地翻譯出來,那么我們就選擇把原文章轉化為讀者所熟悉的文化形象。例如:чтобы овцы целы и волки сыты.羊要全都在,狼還要吃飽,我們就可以翻譯為“不能兩全”。
(3)直譯加意譯。
并不是所有俄語熟語都可以只用一種方法就可以很好地翻譯成中文,這就更增大了翻譯難度。此時,我們可以運用直譯加意譯的方法,完整地表達原文的意思,使讀者既可以了解熟語的意思,又可以通曉其內在的文化含義。例如:——подумать только,что может сделать с портртом хорошая рама.直接翻譯就是相片要做個好相框,更好的譯文就是“人靠衣裝馬靠鞍”。
(4)把提示標注在譯文中。
因為中俄兩國存在著一定差異,所以有時候很難在漢語中找到完全對等的詞翻譯俄語熟語。譯者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很多時候會在采用異化的方法時,再加進一個提示。例如:человек предполагает,а бог распологает.這句話是說人有打算,上帝也有安排。我們就可翻譯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條熟語同樣出自于《圣經》,指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事情并不像人之前所想的那樣,多指計劃落空。
上述幾點就是在翻譯俄語熟語中常用的方法。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要想更好地翻譯俄語熟語,還需要靠翻譯工作者更深層次地了解俄羅斯文化,盡量靈活地運用一種或幾種翻譯方法翻譯熟語,而不是單純套用。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翻譯工作中不停總結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翻譯熟語。
參考文獻:
[1]李琳.論俄語熟語的修辭色彩[J].黑河學刊,2009(3):97-98.
[2]鄭海凌.譯語的異化與優化[J].中國翻譯,2001(3):3-7.
[3]胡文仲.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2-4.
[4]馮國華,吳群.論翻譯的原則[J].中國翻譯,2001(6):16-18.
[5]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和歸化[J].外國語,1998(2):12-18.
[6]賈淑芬.簡明俄漢言語辭典[M].遼寧大學出版社,1996: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