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珊 譚酬志 喻曉 陳智行

提 要 據調查,每年的貧困地區專項計劃(高職)完成情況并不理想。專項計劃優惠政策不夠“優惠”,落實專項計劃優惠政策的具體辦法不夠明朗,專項計劃宣傳工作不夠到位,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出臺政策實施細則,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建立相關信息庫并開展跟蹤服務,是提高貧困地區專項計劃(高職)完成率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 貧困地區專項計劃;途徑;改進
作者簡介危 珊(1975—),女,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譚酬志(1962—),男,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教授、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喻 曉(1969—),男,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陳智行(1969—),男,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江西南昌 330200)
基金項目?演江西省教育考試招生“十二五”規劃課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實施途徑的研究”(1355)
為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促進教育公平,自2012年起,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等五部門,聯合組織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以下簡稱專項計劃)。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江西省專項計劃實施二年來,在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學校的認真組織下,總體上進展比較順利,但從招生計劃完成情況來看,高職院校落后于本科院校。發揮高職院校在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優勢,實施好專項計劃(高職),勢必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以及涉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但是,如果高職院校因專項計劃完成情況不理想,生源數量和質量得不到保障,這也勢必降低專項計劃積極作用的發揮。
一、存在的問題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江西省專項計劃(高職)實施以來,每年都存在錄取學生到校報到率相對較低的問題。以承擔了江西省專項計劃的高職院校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為例, 2012年和2013年兩校各年總計專項計劃數均為65人,但2012年、2013年兩校合計到校報到人數分別為42人和45人,報到率分別為64.62%、69.23%,這甚至低于正常招生報到率。詳情請見表1、表2。
二、問題原因的探究
為探尋造成專項計劃(高職)難以完成情況不理想的原因,筆者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調查:一是,以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在校學生為樣本,既調查在校就讀專項計劃的學生;二是,訪談了部分縣區高招辦負責人,從他們那里獲取專項計劃工作開展及其他相關情況。經過分析調查數據結果,筆者認為造成專項計劃完成情況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專項計劃優惠政策不夠“優惠”
首先,可以從調查數據得到證實。筆者對就讀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專項計劃的全部學生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43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在回答“你報考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時,只有16份問卷選擇“被專項計劃的優惠政策所吸引”,占有效問卷的40%。而對2012年、2013年就讀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非專項計劃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72份。這些問卷中除了有16人表明“對專項計劃政策不了解”而未報考專項計劃外,其余56人對“專項計劃政策了解清楚”或“專項計劃政策了解一些”。這56人中有25人(占44.64%)認為“專項計劃的優惠政策不夠優惠”,而放棄選擇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剩下的31人,也主要是因為“對政策詳情不甚了解,不敢決定”而最終放棄選擇專項計劃。這也間接表明,31位學生憑其對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優惠政策的粗淺了解就失去了對它的興趣,否則他們應會主動對此政策作進一步了解。
其次,這還可以從專項計劃優惠政策內容分析中得出結論。目前關于專項計劃優惠政策的文件,只有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下發的《關于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教學?眼2012?演2號)。此文件中指出,對畢業后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和服務的專項生,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優惠政策。文件中雖然沒有硬性要求專項生必須回原籍就業創業,但以回原籍(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并放棄絕大部分專業的選擇權(就讀專項計劃可選擇的專業非常少,且為涉農專業)為代價,換取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其優惠之處實在不明顯。在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高校錄取人數不斷逼近高考報考人數的今日中國,高中畢業生就讀高職院校實屬易事,因此,專項計劃對報考本科院校的考生來說還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對報考高職院校的考生來說,其吸引力是十分微弱的。
2.落實專項計劃優惠政策的具體辦法不夠明朗
雖然在《關于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中要求“有關省(區、市)要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專項生畢業后回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和服務的政策措施”“有關省(區、市)要盡快制定或完善相關辦法,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但迄今為止,這樣措施或辦法仍未出臺。專項生畢業后回原籍工作多長時間才能補償學費,補償的學費又如何領取等問題都還沒明確,這容易導致考生對政策到時能否兌現心生疑慮,從而影響考生報考專項計劃的決心。
3.專項計劃宣傳工作不夠到位
從理論上來看,專項計劃作為一種新出臺的政策,如果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勢必造成這一政策信息傳播緩慢或失真,影響考生報考專項計劃的報考效果。例如,部分愿意報考的考生因未及時獲取專項計劃報考信息而錯失良機;而有的考生因獲取的是有關專項計劃的錯誤信息而填報了專項計劃,待了解政策原貌后,對自己報考專項計劃不滿意,從而放棄就讀專項計劃。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就讀專項計劃的40名學生中,對專項計劃的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只有一名學生屬于“非常了解”,而有34名學生只是“了解一點”,另有5名學生“不了解”。而抽樣就讀非專項計劃的72名學生中,有16人“對專項計劃政策不了解”,有9人對“專項計劃政策了解清楚”,有47人對“專項計劃政策了解一些”。而“對專項計劃政策不了解”的16人,在讓其了解政策詳情后,有6人認為如果報考時知悉此政策,當時會報考專項計劃。筆者在后續的調查中還發現部分考生對專項計劃政策有誤解才作出了報考(或放棄報考)專項計劃的決定,如有的考生誤認為專項生同定向培養的醫學生、師范生、基層農技人員一樣,畢業后一定要回基層工作,而放棄報考專項計劃;有的考生誤認為專項生同定向培養的醫學生、師范生、基層農技人員一樣,畢業后有分配,所以當時作出了報考的決定。以上數據可以說明,專項計劃宣傳工作還不夠到位。
三、實施途徑的改進
基于以上分析,為更好地完成專項計劃,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進一步加大政策優惠力度
加大政策優惠力度,目的在于提高專項計劃對考生的吸引力。考慮到當前實際,筆者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調整專項生的學費補償政策,由原來的畢業生回貧困地區工作后補償,改為畢業前夕補償一半,回貧困地區工作后補償另一半。
(2)對學習成績優異者,由相關貧困地區安排與其專業相關的崗位就業。
(3)增加專項計劃中的報考專業。目前設置的專業太少,以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為例,2013年分別只有2個專業屬于專項計劃報考專業。筆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都有部分考生因沒有合適的專業而放棄報考專項計劃,而增加專項計劃的專業設置,既不影響招生學校的組織教學,也有利于貧困地區的全面發展。
2.盡快出臺政策實施細則
各省(區、市)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專項生畢業后回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和服務的政策措施,以及出臺各項優惠政策落實的具體辦法,使這一政策更加清晰明確,以消除考生因政策不明朗而產生的顧慮,從而避免部分考生因政策不明朗而放棄報考(或就讀)專項計劃情況的出現。
3.切實做好政策宣傳工作
首先,專項計劃的政策內容宣傳要全面、準確。政策宣傳時,既要將專項生畢業后不一定要求回原籍工作,但只要回原籍工作,就可補償全部學費,尤其是對于那些本身就傾向于就讀專項計劃中有關專業的考生來說,專項計劃實在是“有益無害”的政策優勢宣傳充分,也要將專項生不能轉學,也不能轉專業的“劣勢”宣傳清楚。
其次,專項計劃的政策宣傳途徑要多樣、靈活。政府層面除了通過《高考指南》的平臺進行專項計劃承擔院校、設置專業、招生人數等方面的宣傳外,還應利用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對專項計劃的政策內容進行詳細解讀。有關高職也應在招生宣傳材料中詳細介紹專項計劃的政策內容,并及時將招生宣傳材料上傳至校園網的相應欄目,另外還可通過張貼、發放招生宣傳材料,在報紙、電視上做招生宣傳廣告等多種途徑進行廣泛宣傳。
4.建立相關信息庫并開展跟蹤服務
首先,專項生培養院校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針對每一位專項生建立涵蓋其家庭情況、高考分數、在校表現以及畢業后就業崗位等方面的個性化檔案;然后,培養院校相關部門要對專項畢業生返鄉后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調研,了解專項計劃優惠政策落實以及專項畢業生所遇工作困難等情況,并及時將相關情況反饋給當地政府,以其得到當地政府切實落實專項計劃優惠政策,為專項畢業生的工作和發展提供大力支持。通過專項生信息庫的建立和利用,以及跟蹤服務的持續進行,促進專項生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提高專項計劃對考生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