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銀

【摘 要】 在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是進行分項學習、操練,以此來提高相應的語言技能。隨著相關研究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各種技能的學習和操練,出現了某些技能融合學習的課型。本文通過對視聽說教學理念和特點的闡述,總結了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完善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 視聽說 教學策略
視聽學說作為一門新型的學科,主要是針對有過一年左右學習漢語基礎的留學生而設立的。相關的教學研究和實踐表明,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口語聽力課更受學生們的歡迎,視聽說課是順應學生學習興趣和符合學習規律的課型。在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時候,應該結合時代現狀,將新興理念融入到傳統的教學中,重視視聽說課程采用的新型教學手段,不斷完善相關教學理念。
一、視聽說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 教學法理論基礎
視聽說教學實際上就是把聽力和視力相結合,產生一種新的視聽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在聽說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并且結合視聽手段。隨著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錄音、電影等多媒體材料被引入教學之中,產生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的新課型,從而將漢語的學習更多地融入真實語境中。
這種教學模式注重情景交融,即學習者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真實存在,這種溝通的場景不僅可以改變談話人的方式節奏,甚至是心情。這種教學模式將聽覺和視覺上所接受的事物融合到一起,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形成刺激,作用于大腦皮層,從而形成長久的記憶[1]。
(二)心理學理論基礎
外界的刺激對我們生理各種器官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樣的,下表展示的是五個不同感官獲得的知識的比例:
表 1 五官獲得知識的比率
如上表所示:在五個感官中,視覺和聽覺占絕大部分,其中視覺占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說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一般都是視覺和聽覺。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只采取聽覺學習,那么三天過后,80%的信息會被遺忘,而視覺學習,三天后的遺忘率為50%,兩者結合的遺忘率為18%,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念叨,那么遺忘率就會更低。
神經醫學研究表明:當視覺和聽覺單獨運行時,只能作用于大腦皮層的一個部位,那么其他部位就是相對靜息的。但是當視聽說這三個過程結合在一起時,就能引起整個大腦皮層的興奮,大腦內部的信息交換就會更加頻繁,學生的記憶力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視聽說教學的特點
視聽說教學模式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利用的是真實語料,運用真實語料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語言環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接收到很多真實的信息,而且大多都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大大降低遺忘率。
除此之外,在理解非語言因素時,視聽說教學也有不同之處,能在動態或直觀的畫面中,為學生提供學習參考。其次,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習過程中所要運用的所有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整個學習氛圍變得活潑而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種方式,師生置身于視覺聽覺融合的語言環境里,還能在課堂上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式的教學。這種模式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這也是現在流行的視聽說學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
三、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現狀
(一)教學手段的現狀
傳統的教學模式無非就是利用粉筆、黑板等傳統的教學工具,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的仍然是這種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主要還是由于教學設施不完善、形式單一以及操作的隨機性造成的。不少人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主要需要掌握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會引導學生學習就足夠了。輔助的教學工具主要是多媒體教學設備,手段比較單一,大多數學校的日常教學并沒有發揮電教手段的真正作用。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但其實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即其教學不過是把傳統的板書內容由黑板搬到屏幕上去了。
(二)教材編寫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現如今國內通行的有20多種對外漢語視聽說方面的教材,其中不乏以電視劇為藍本編著的教材。這些教材都是以一些視頻短片或者配合教材而編成的電視劇,其根本就是涵蓋了中國當代社會不同層面的中國文化,這些文化既有商貿漢語方面的,也有綜合漢語和旅游方面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這就使得教學的過程不至于枯燥無味。但是每部教材所反映的都是一些比較片面的問題,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三)學生與教師態度現狀
鐘文艷在其發表的論文《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及其教材的分析與研究》中對對外漢語視聽說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教學態度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對三種課堂上不同的喜好模式進行深入地研究:①課堂上喜歡通過電視影片來學習漢語;②課堂上喜歡通過文字圖片來學習漢語;③課堂上更愿意通過磁帶、CD等傳統的多媒體來學習漢語。經過取樣調查,作者發現對于第一種教學模式的認可度高達4.52,而后面兩種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只有3.54和3.35,從這里不難看出,如果采用影像視頻資料來實施教學工作,那么大多數同學對于學習對外漢語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另外, 通過CD或者磁帶來進行教學,學生們的認可度只有3.3,也就是說學生們普遍對傳統教學模式感到不滿。但是與學生調查結果不同的是,老師們則普遍認為利用圖片文字來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效果更好。通過調查研究,第二種教學模式在老師之間的認可度高達4.3,大多數老師對利用影像視頻資料進行漢語教學不是很感興趣,認為這只是學生一時的興趣,沒有什么明顯的教學效果,所以認可度也只有3.4。對“在高校中是否有必要開設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這門學科”這一問題在老師中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老師中間的認可度高達4.27,此外,通過單獨對有五年教學經歷以上的老師的調查,會發現認可度更是高達4.5。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大多數老師比較認可在高校中開設對外漢語視聽說學科,也就是說有必要開設這門學科[3]。endprint
四、完善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視聽說三者之間的教學策略
只有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的基礎上,模擬出特定的語言環境以及現實場景,才能進行視聽說教學。整個學習過程強調視聽說三個同步,“聽”和“說”才是真正的目的,而“視”只是學習的方法,通過現代化的電教手段,在音頻圖像的幫助下,鍛煉出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著名學者沈履偉認為:雖說視聽不能分割開來,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所側重,明確“說”為最終目的,盡可能通過語言交流來達到這一目的。
(二)視聽說教材的選擇與編寫策略
現在通用的視聽說教材,大多采用的是圖片式的教材,由于圖片自身相對于單純的文字而言更能夠反映真實的場景,而且時間長短也合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著比較大的利用價值。視聽說教材的編寫和選擇上,必須堅持主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并且通過老師的幫助和引導,師生之間共同學習,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視聽說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的各種關系中,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關系,它關系到整個教學成果。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以老師為教學中心,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屬于被動參與者。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受傳統教學的潛移默化,不少教師在教學中無意間把自己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了。筆者認為,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因材施教。必須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掌握他們的學習水平以及能力的情況,知道每個學生想學什么,想怎么學,根據學生的需求,老師們因材施教,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并且所有的教學流程都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結束語
作為一種省事省時又省力的教學模式,視聽說教學雖然具有很多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就目前而言,這一課型在很多院校并沒有成為主要課程,其原因難以一言蔽之。筆者希望在此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專家學者的關注,編寫出一些更加科學合理基于實際的視聽說教學的教材,加強對外漢語視聽說課程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安站鋒,楊文革.漢語視聽說課教學初探[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1(01) .
[2]彭柳.對外漢語教學綜合型電視教材的編制[J].電化教育研究,2001(03).
[3]葛瑜.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問題與建議[D].山東大學,2011.
[4]成愛斯德.漢語教學中的視聽教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