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燕
摘 要:學習本身是件很愉快、很幸福的事情,應該是人的正常需要,伴隨著發現的快樂,貫穿著探索的興致,更應該有創造的喜悅。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通過提升學生心理愉悅因素的方式來提升學生自己的學習興趣,從而打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高職高專 語文興趣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156-01
想要好好學習語文,不僅對學生的智力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比較好的非智力因素。并且只有通過非智力因素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起到調節的作用。想要學好語文,必須讓學生從心理認可語文這個學科,并且對語文學習提升起一定的興趣,這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從語文教師方面,必須要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范圍,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讓學生從之前的苦學逐漸轉變為樂學。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本身是件很愉快、很幸福的事情,應該是人的正常需要,伴隨著發現的快樂,貫穿著探索的興致,更應該有創造的喜悅。如果學習是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下,就能充分調動左腦和右腦,邊緣系統中大腦的情感也加入了,而情感中心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緊密相連,那么記起知識來也就相當的簡單。從上述觀點中可以發現,想要將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必須從下述幾方面進行改變,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1 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要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探討獨立獲取知識,從語文學習中體會到實際參與到語文學習中的樂趣,對自己產生一種肯定的認識,將語文學習視為一種可以提升自己興趣的體驗方式,從而主動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可以妥善的融入到語文學習教學當中,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之間選相互批改作文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考試以及閱卷中的形式,將學生主體當做學習當中的主要部隊。當然,上述方式雖然肯定的學生自主性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2 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職學校的語文課程安排的比較少,所以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最高效的進行學習,并且保證課堂的輕松愉悅,就必須要講究教學方式與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提高效率,做到精講精練。有的課文,只要精心設計,一課時就能上得很好。例如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全局性問題。比如“為什么瑪蒂爾德在借項鏈是沒有看出是假的?”“既然當作是真的怎么會丟失呢?”通過類似的語句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自主的對小說的語言以及小說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從而認識到當中女主人公會發生悲劇的根本原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大化,爭取在以讓可的時間內為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并且通過該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有所提升。取消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存在必要的環節,讓學生減重,以快樂的心情來上學。
3 著力創設感染的情境
所謂感染,對語文教學來說,就是學生為教師的講授所陶醉,語文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創設感染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感染力,這必定是又一個層次的愉悅。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它能提高課堂情緒的興奮性和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性。語文教材有很多抒情名篇,教師要牢牢抓住“情”的最大特點,把其充分的運用起來,整節課堂都是滿滿的情感,學生便很容易的接受所學知識點,從而充滿興趣。有的教材情節跌宕起伏,趣味橫生,教學時應在趣味性的基礎上向深處開掘,把課文引起的淺層興趣引向深處。同時,還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引導學生去發現,感受作品蘊含著的美,將學生帶入到藝術的美好境界當中。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的時候都可以感受到一種比較美好的境界,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美好,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4 注意營造和諧的氣氛
上課,這是學生和教師的雙邊活動,是通過師生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明確與決定的。教師想要讓學生樂于學習,就必然要營造出一種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下都是師生平等的一種狀態。有人曾用問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一次“你喜歡怎樣的教師”的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更偏愛于能夠溝通師生感情的“交流型”的教師,而不是那種刻板的“工作型”的教師。教師將所有的情感給予了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并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喜歡他的人,從而也會喜歡上他所授的課。在這方面,筆者有較深的體會,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努力創造出一種輕松、民主、舒服的學習氣氛,對學生堅持少批評、多指導、多鼓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愉悅,學習積極性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5 結合運用激勵的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將激勵的手段運用得體,這樣也可以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因為學生認為,教師對其的激勵,就是對其的肯定。在學生學習中,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況,那些學習好的學生,由于在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常常受到關照和表揚,因而表現出學習興趣相當濃厚,而那些學習差的學生,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才對,但由于失敗所遭受到的冷落、批評,甚至斥責,導致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這不正是“富則愈富,窮則愈窮,差距拉大,惡性循環”的“馬太效應”嗎?其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他們也有自尊心,好勝心,他們的智商不一定輸給好學生,只要在平時多關注他們的成功感,多尊重一下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這樣也就可以激發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6 結語
在語文課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在輕松、愉快、善思、善學的氛圍中增長知識,這就是語文教師的心愿。
參考文獻
[1] 左瑞華.語文教學的一大法寶—— 愉悅教育[J].新課程(上),2011(10).
[2] 蔣極峰.論愉悅教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6).
[3] 馮季林.論教學的愉悅性體驗[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