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是制約養豬業發展的2種主要傳染病,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針對河南省漯河市某豬場的2種疫病感染,采用流行病學、臨床診斷、細菌學檢查和兔體交叉免疫試驗對發病仔豬進行了診斷,確診為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為豬瘟與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豬瘟;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2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183-02
收稿日期:2014-04-1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001086)。
作者簡介:王鳳云(1977—),女,碩士,實驗師,從事實驗技術及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345994020@qq.com。
通信作者:陳玉霞,碩士,高級實驗師,從事獸醫藥理學與臨床診斷方面的研究。E-mail:cyx7304@163.com。豬瘟病毒(HCV)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該病毒含有單股RNA,粒子大多為圓形,直徑為40~50 nm。具有脂蛋白囊膜,在胞漿中復制,通過芽生的方法成熟而釋放。豬瘟病毒可通過口、鼻、淚腺、唾液及分泌物、尿和糞便排泄出來,易感豬采食了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或吸入含病毒的飛沫和塵埃時,均可感染發病;而感染豬瘟后,若病程稍長,繼發豬鏈球菌病,則表現出復雜的癥狀,給診斷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為此,應從多方面給豬場的疫病做進一步的診斷[1-3]。2013年5月,在河南省漯河市某規模化養豬場暴發了以母豬繁殖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該養殖場母豬800頭,仔豬發病率15%、死亡率23%,母豬產死胎、木乃伊胎和流產。對送檢4頭瀕死仔豬進行了病理剖檢實驗室診斷,通過臨床癥狀及發病情況來觀察,從而診斷為豬瘟病及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并通過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及時得到有效的控制,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器材37 ℃恒溫箱、微量加樣器、冰箱、暗箱、離心機、手術器械、顯微鏡、血液瓊脂平板、普通瓊脂平板。
1.1.2病料瀕死仔豬血清4份、瀕死仔豬4頭。
1.1.3試驗動物健康家兔2只(由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動物房提供)。
1.1.4試劑革蘭氏染色液、豬瘟兔化弱毒疫苗、豬瘟病原測試試劑盒(愛德士公司提供)。
1.2方法
1.2.1臨床診斷在養豬場通過向豬場的養殖人員、技術人員詢問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流行情況、疫苗使用情況,并結合該豬場流行病發生情況等方法,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1.2.2動物剖檢逐一對4頭瀕死仔豬的心、肝、肺、脾、腸、喉頭和膀胱進行仔細檢查,并認真記錄觀察到的結果。
1.2.3細菌學檢查取每頭豬的心、肝、肺的病料分別接種于普通瓊脂、血液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置于37 ℃恒溫箱中培養24 h,挑去單個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并進一步做必要的生化試驗。
1.2.4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1)每頭豬取病變的扁桃體、脾、淋巴結各2 g,用剪刀剪碎、研磨,移至10 mL的離心管中,加入5 mL的樣品稀釋液,渦旋振蕩;在室溫下孵育2 h,并不時渦旋混合,然后在1 500 r/min的離心機上離心30 min;取上清液備用。(2)每孔加入25 μL CSFV特異單克隆抗體,在相應的孔中加入75 μL做陽性和陰性對照,注意更換滴頭。(3)在其余孔中分別加入75 μL(1)中備好的樣品,輕輕吹打酶標版,使樣品混合均勻。(4)將其置于室溫(18~22 ℃)孵育過夜。(5)甩掉孔中的液體,用洗滌液洗滌5次,每次間隔3~5 min,在每次洗滌時都要將孔加滿。將孔中所有的液體甩掉,用力拍打酶標版,使所有的液體拍出。(6)每孔加入100 μL稀釋好的酶標二抗,室溫下孵育 1 h。(7)重復操作步驟(5)。(8)每孔加入100 μL底物,在暗處室溫孵育15 min。(9)每孔加入100 μL終止液終止反應,加入終止液的順序與上述底物的順序一致。(10)在酶標儀上測量樣品與對照孔在450 nm的吸光度(D),參照陽性對照計算結果。D校正值=D樣品值/D陽性對照-D陰性對照(注意:陽性相對照值D>0.500和陰性對照值D<0.150檢測有效)。結果判斷標準:D校正值≥0300,結果為陽性;D校正值<0.200,則為陰性;0.200≤D校正值<0.300,則為可疑。
1.2.5兔體交叉免疫試驗取瀕死豬的脾5 g,滅菌生理鹽水50 mL懸液,加入青霉素、鏈霉素各1 000 IU/mL,4 ℃冰箱過夜;接種3 kg重的健康家兔,每只家兔肌肉注射脾組織懸液上清液3 mL,觀察7 d后再與對照組家兔分別靜脈注射 1 ∶20 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種后24 h開始測溫,6 h 1次,連續測3 d。
2試驗結果
2.1臨床診斷
病豬外觀消瘦,被毛粗亂,精神不振,不愿意活動。如果強制使豬站起,個別豬呈弓背姿勢。病豬食欲減退,體溫升高至 40.5~42 ℃,稽留熱;病豬有結膜炎、便秘、腹瀉,皮膚有紫色或出血,指壓部褪色。大多數3~6 d即可出現死亡現象;仔豬出現磨牙、運動障礙、痙攣和后驅麻痹等神經癥狀,常喘氣。
2.2動物剖檢
病死豬頜下和腹股淋巴結發黑,切面為紫黑色(4/4);心內膜有少量的針尖狀出血點(3/4);肺臟心葉、尖葉和小葉氣腫、蝦肉樣肉變,胸部腹水增多(3/4);血液凝固不良,呈紫黑色(4/4);脾臟邊緣梗死,呈黑色,中間有黑色梗死斑(4/4);胃底黏膜有少量針尖狀出血點(1/4);腎臟呈褐色,黏膜有彌漫性針尖狀出血點(4/4);腸系膜淋巴結呈棕黃色,回盲口處有鈕扣樣壞死灶,膀胱黏膜有少量出血點(1/4)。endprint
2.3細菌學檢查
普通瓊脂中生長有灰白色、半透明、露滴狀菌落;直徑為1~2 mm;血液瓊脂中形成光滑、邊緣整齊、半透明、露滴狀細小菌落。挑取單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大量成對或短鏈狀或長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菌體 0.5~1 μm。對分離出來的細菌進行生化試驗,結果該菌發酵甘露醇、水楊酸、山梨醇、乳糖、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不發酵木糖、阿拉伯糖,判定該菌為鏈球菌。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結果見表1。
表1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結果
原始編號試驗編號D校正值試驗結果110.63+220.27±330.46+440.48+注:陽性對照組D校正值=1.230,陰性對照組D校正值=0.110。
從表1可見,送檢的4頭仔豬中,3頭已經感染上豬瘟,1頭可疑。
2.4兔體交叉免疫試驗
接種脾組織病樣的家兔和對照家兔體溫均升到41~415 ℃,并持續48 h,與4頭仔豬的結果相同。可以證明其已經感染上豬瘟。
3討論與小結
根據臨床診斷、動物剖檢、細菌學檢查、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和兔體交叉免疫試驗結果,充分證明仔豬為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
第一,該豬場是在引進外來豬后發生本病的。因此,要堅持自繁自養,若必須由外地引進新豬,應該到無病區和無病豬場選購;同時注意調查了解豬群的免疫情況和抗體水平,再決定是否引進。豬購回后必須隔離飼養1個月,并經臨床檢查、血清學檢測,確認健康無病,方可進入生產區飼養。第二,該豬場未堅持用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豬瘟疫苗后的抗體水平也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襲,造成疫病流行。在此提醒,規模化養豬場對傳染病的防治方面,應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后應該嚴格按照防疫程序進行全面預防接種,注射劑量、途徑必須確實,決不能造成漏防和防疫失敗。第三,應建立健全的免疫檢測制度,加強抗體水平檢測,定期進行抗體檢測,至少每隔半年進行1次免疫,以便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及時進行實時免疫和采取其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發生。第四,規模化養豬場必須建立健全獸醫衛生防疫制度,嚴格控制監督執行。預防接種不是萬能的,一定要結合搞好環境衛生、嚴格消毒、藥物預防等綜合防治措施,才能避免疫病的侵入。目前,規模化養豬場的疾病情況日趨復雜多樣化,往往是2種或2種以上的疾病同時感染,作為養豬場的經營管理者,必須了解國內外疫情的流行動態及發展趨勢,熟練掌握新的防治措施,才能做到防病于未然[4-5]。
目前主要采取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性防疫措施來控制疾病,建議以后要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和治療方案,主要有以下方面:
(1)豬瘟的預防。常規預防: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用法:非流行區,在仔豬60~70日齡時免疫接種1次;流行區,仔豬20日齡第1次接種,60日齡再補防接種1次,種豬群每年加強免疫1次;母豬在臨產前20~30 d再注射1次。
緊急接種:對疫區的健康豬和受威脅豬,應立即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劑量可加大2~3倍,但注射針頭應該一豬一消毒,以防人為傳播;對有體溫升高癥狀的病豬可用 10~30 倍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劑量視病情和體重酌情加減,同時配合使用抗生素藥物(在100 kg飼料中添加羅生素20 g、諾信20 g、百熱定20 g、維生素C 10 g,混勻全天喂,連用 5 d,加 50 g 多維更佳。此配方由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禽病研究所提供)。
(2)鏈球菌病的預防。預防接種是防治豬鏈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不論大小豬一律肌肉注射豬鏈球菌多價濃縮滅活疫苗 3 mL/頭。
(3)豬瘟的治療。處方1:抗血清25 mL,硫酸慶大霉素16萬~30萬IU;用法:一次肌注或靜脈注射,1次/d,連用 3 d。處方2:仙人掌療法:仙人掌5片(去皮、搗碎)、蚯蚓 25條、白砂糖200 g、麩皮(少許即可)。用法:取蚯蚓放入白砂糖的容器中,加入仙人掌再放麩皮少許拌勻,每天早晚各 1劑,3 d后即有明顯的療效。
目前豬瘟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可選用高免血清進行治療,但又很不經濟,而該豬場又繼發了豬鏈球菌病,所以在臨床上采用對癥治療和控制繼發感染,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退熱藥聯合使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此病之所以流行很廣、危害極大,主要原因:(1)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流行很廣,在很大程度上是養殖戶對病豬的處理不當所致,不是采取深埋或焚燒,而是隨處丟棄,甚至充當健康豬肉,在市場上流通,必然會擴大該病的流行區域,這也是這2種病很難控制的主要原因。(2)在市場上豬瘟疫苗和豬鏈球菌疫苗的混亂,加劇了該病的傳播,特別是不合格的疫苗和假疫苗的出現,使豬注射過疫苗后半個月仍不產生抗體,起不到預防作用。(3)疫苗使用知識缺乏。在緊急接種時,選用1個針頭注射多頭豬,若有病豬,會造成人為傳播,擴大疫情。(4)對該病診斷錯誤,按其他類似傳染病進行治療,結果無效[6-7]。由此可見,必須充分了解豬瘟和豬鏈球菌病的相關知識,根據其病原特征、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作出判斷,必要時通過實驗室診斷來進一步確診。
參考文獻:
[1]王林云,張金枝. 現代中國養豬[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554-557.
[2]陳溥言. 家畜傳染病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10-217.
[3]杜向黨,李新生. 豬病類癥鑒別診斷彩色圖譜[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48-53.
[4]張旭東. 豬瘟的綜合防治技術[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10):96-96.
[5]欒培賢,肖建華,趙靚,等. 豬瘟國內外流行情況概述[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44(9):155-160.
[6]王義. 淺析規模化豬場豬瘟免疫存在的問題[J]. 中國科技博覽,2013(20):561.
[7]馬小明,呂翠,常凱,等. 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與對策[J]. 湖北畜牧獸醫,2013,34(8):85-87.馮秀娟,李忠生.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對靶動物犬的安全性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185-188.endprint
2.3細菌學檢查
普通瓊脂中生長有灰白色、半透明、露滴狀菌落;直徑為1~2 mm;血液瓊脂中形成光滑、邊緣整齊、半透明、露滴狀細小菌落。挑取單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大量成對或短鏈狀或長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菌體 0.5~1 μm。對分離出來的細菌進行生化試驗,結果該菌發酵甘露醇、水楊酸、山梨醇、乳糖、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不發酵木糖、阿拉伯糖,判定該菌為鏈球菌。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結果見表1。
表1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結果
原始編號試驗編號D校正值試驗結果110.63+220.27±330.46+440.48+注:陽性對照組D校正值=1.230,陰性對照組D校正值=0.110。
從表1可見,送檢的4頭仔豬中,3頭已經感染上豬瘟,1頭可疑。
2.4兔體交叉免疫試驗
接種脾組織病樣的家兔和對照家兔體溫均升到41~415 ℃,并持續48 h,與4頭仔豬的結果相同。可以證明其已經感染上豬瘟。
3討論與小結
根據臨床診斷、動物剖檢、細菌學檢查、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和兔體交叉免疫試驗結果,充分證明仔豬為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
第一,該豬場是在引進外來豬后發生本病的。因此,要堅持自繁自養,若必須由外地引進新豬,應該到無病區和無病豬場選購;同時注意調查了解豬群的免疫情況和抗體水平,再決定是否引進。豬購回后必須隔離飼養1個月,并經臨床檢查、血清學檢測,確認健康無病,方可進入生產區飼養。第二,該豬場未堅持用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豬瘟疫苗后的抗體水平也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襲,造成疫病流行。在此提醒,規模化養豬場對傳染病的防治方面,應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后應該嚴格按照防疫程序進行全面預防接種,注射劑量、途徑必須確實,決不能造成漏防和防疫失敗。第三,應建立健全的免疫檢測制度,加強抗體水平檢測,定期進行抗體檢測,至少每隔半年進行1次免疫,以便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及時進行實時免疫和采取其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發生。第四,規模化養豬場必須建立健全獸醫衛生防疫制度,嚴格控制監督執行。預防接種不是萬能的,一定要結合搞好環境衛生、嚴格消毒、藥物預防等綜合防治措施,才能避免疫病的侵入。目前,規模化養豬場的疾病情況日趨復雜多樣化,往往是2種或2種以上的疾病同時感染,作為養豬場的經營管理者,必須了解國內外疫情的流行動態及發展趨勢,熟練掌握新的防治措施,才能做到防病于未然[4-5]。
目前主要采取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性防疫措施來控制疾病,建議以后要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和治療方案,主要有以下方面:
(1)豬瘟的預防。常規預防: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用法:非流行區,在仔豬60~70日齡時免疫接種1次;流行區,仔豬20日齡第1次接種,60日齡再補防接種1次,種豬群每年加強免疫1次;母豬在臨產前20~30 d再注射1次。
緊急接種:對疫區的健康豬和受威脅豬,應立即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劑量可加大2~3倍,但注射針頭應該一豬一消毒,以防人為傳播;對有體溫升高癥狀的病豬可用 10~30 倍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劑量視病情和體重酌情加減,同時配合使用抗生素藥物(在100 kg飼料中添加羅生素20 g、諾信20 g、百熱定20 g、維生素C 10 g,混勻全天喂,連用 5 d,加 50 g 多維更佳。此配方由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禽病研究所提供)。
(2)鏈球菌病的預防。預防接種是防治豬鏈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不論大小豬一律肌肉注射豬鏈球菌多價濃縮滅活疫苗 3 mL/頭。
(3)豬瘟的治療。處方1:抗血清25 mL,硫酸慶大霉素16萬~30萬IU;用法:一次肌注或靜脈注射,1次/d,連用 3 d。處方2:仙人掌療法:仙人掌5片(去皮、搗碎)、蚯蚓 25條、白砂糖200 g、麩皮(少許即可)。用法:取蚯蚓放入白砂糖的容器中,加入仙人掌再放麩皮少許拌勻,每天早晚各 1劑,3 d后即有明顯的療效。
目前豬瘟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可選用高免血清進行治療,但又很不經濟,而該豬場又繼發了豬鏈球菌病,所以在臨床上采用對癥治療和控制繼發感染,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退熱藥聯合使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此病之所以流行很廣、危害極大,主要原因:(1)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流行很廣,在很大程度上是養殖戶對病豬的處理不當所致,不是采取深埋或焚燒,而是隨處丟棄,甚至充當健康豬肉,在市場上流通,必然會擴大該病的流行區域,這也是這2種病很難控制的主要原因。(2)在市場上豬瘟疫苗和豬鏈球菌疫苗的混亂,加劇了該病的傳播,特別是不合格的疫苗和假疫苗的出現,使豬注射過疫苗后半個月仍不產生抗體,起不到預防作用。(3)疫苗使用知識缺乏。在緊急接種時,選用1個針頭注射多頭豬,若有病豬,會造成人為傳播,擴大疫情。(4)對該病診斷錯誤,按其他類似傳染病進行治療,結果無效[6-7]。由此可見,必須充分了解豬瘟和豬鏈球菌病的相關知識,根據其病原特征、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作出判斷,必要時通過實驗室診斷來進一步確診。
參考文獻:
[1]王林云,張金枝. 現代中國養豬[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554-557.
[2]陳溥言. 家畜傳染病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10-217.
[3]杜向黨,李新生. 豬病類癥鑒別診斷彩色圖譜[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48-53.
[4]張旭東. 豬瘟的綜合防治技術[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10):96-96.
[5]欒培賢,肖建華,趙靚,等. 豬瘟國內外流行情況概述[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44(9):155-160.
[6]王義. 淺析規模化豬場豬瘟免疫存在的問題[J]. 中國科技博覽,2013(20):561.
[7]馬小明,呂翠,常凱,等. 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與對策[J]. 湖北畜牧獸醫,2013,34(8):85-87.馮秀娟,李忠生.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對靶動物犬的安全性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185-188.endprint
2.3細菌學檢查
普通瓊脂中生長有灰白色、半透明、露滴狀菌落;直徑為1~2 mm;血液瓊脂中形成光滑、邊緣整齊、半透明、露滴狀細小菌落。挑取單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大量成對或短鏈狀或長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菌體 0.5~1 μm。對分離出來的細菌進行生化試驗,結果該菌發酵甘露醇、水楊酸、山梨醇、乳糖、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不發酵木糖、阿拉伯糖,判定該菌為鏈球菌。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結果見表1。
表1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結果
原始編號試驗編號D校正值試驗結果110.63+220.27±330.46+440.48+注:陽性對照組D校正值=1.230,陰性對照組D校正值=0.110。
從表1可見,送檢的4頭仔豬中,3頭已經感染上豬瘟,1頭可疑。
2.4兔體交叉免疫試驗
接種脾組織病樣的家兔和對照家兔體溫均升到41~415 ℃,并持續48 h,與4頭仔豬的結果相同。可以證明其已經感染上豬瘟。
3討論與小結
根據臨床診斷、動物剖檢、細菌學檢查、豬瘟病原的ELISA試驗和兔體交叉免疫試驗結果,充分證明仔豬為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
第一,該豬場是在引進外來豬后發生本病的。因此,要堅持自繁自養,若必須由外地引進新豬,應該到無病區和無病豬場選購;同時注意調查了解豬群的免疫情況和抗體水平,再決定是否引進。豬購回后必須隔離飼養1個月,并經臨床檢查、血清學檢測,確認健康無病,方可進入生產區飼養。第二,該豬場未堅持用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豬瘟疫苗后的抗體水平也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襲,造成疫病流行。在此提醒,規模化養豬場對傳染病的防治方面,應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后應該嚴格按照防疫程序進行全面預防接種,注射劑量、途徑必須確實,決不能造成漏防和防疫失敗。第三,應建立健全的免疫檢測制度,加強抗體水平檢測,定期進行抗體檢測,至少每隔半年進行1次免疫,以便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及時進行實時免疫和采取其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發生。第四,規模化養豬場必須建立健全獸醫衛生防疫制度,嚴格控制監督執行。預防接種不是萬能的,一定要結合搞好環境衛生、嚴格消毒、藥物預防等綜合防治措施,才能避免疫病的侵入。目前,規模化養豬場的疾病情況日趨復雜多樣化,往往是2種或2種以上的疾病同時感染,作為養豬場的經營管理者,必須了解國內外疫情的流行動態及發展趨勢,熟練掌握新的防治措施,才能做到防病于未然[4-5]。
目前主要采取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性防疫措施來控制疾病,建議以后要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和治療方案,主要有以下方面:
(1)豬瘟的預防。常規預防: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用法:非流行區,在仔豬60~70日齡時免疫接種1次;流行區,仔豬20日齡第1次接種,60日齡再補防接種1次,種豬群每年加強免疫1次;母豬在臨產前20~30 d再注射1次。
緊急接種:對疫區的健康豬和受威脅豬,應立即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劑量可加大2~3倍,但注射針頭應該一豬一消毒,以防人為傳播;對有體溫升高癥狀的病豬可用 10~30 倍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劑量視病情和體重酌情加減,同時配合使用抗生素藥物(在100 kg飼料中添加羅生素20 g、諾信20 g、百熱定20 g、維生素C 10 g,混勻全天喂,連用 5 d,加 50 g 多維更佳。此配方由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禽病研究所提供)。
(2)鏈球菌病的預防。預防接種是防治豬鏈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不論大小豬一律肌肉注射豬鏈球菌多價濃縮滅活疫苗 3 mL/頭。
(3)豬瘟的治療。處方1:抗血清25 mL,硫酸慶大霉素16萬~30萬IU;用法:一次肌注或靜脈注射,1次/d,連用 3 d。處方2:仙人掌療法:仙人掌5片(去皮、搗碎)、蚯蚓 25條、白砂糖200 g、麩皮(少許即可)。用法:取蚯蚓放入白砂糖的容器中,加入仙人掌再放麩皮少許拌勻,每天早晚各 1劑,3 d后即有明顯的療效。
目前豬瘟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可選用高免血清進行治療,但又很不經濟,而該豬場又繼發了豬鏈球菌病,所以在臨床上采用對癥治療和控制繼發感染,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退熱藥聯合使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此病之所以流行很廣、危害極大,主要原因:(1)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流行很廣,在很大程度上是養殖戶對病豬的處理不當所致,不是采取深埋或焚燒,而是隨處丟棄,甚至充當健康豬肉,在市場上流通,必然會擴大該病的流行區域,這也是這2種病很難控制的主要原因。(2)在市場上豬瘟疫苗和豬鏈球菌疫苗的混亂,加劇了該病的傳播,特別是不合格的疫苗和假疫苗的出現,使豬注射過疫苗后半個月仍不產生抗體,起不到預防作用。(3)疫苗使用知識缺乏。在緊急接種時,選用1個針頭注射多頭豬,若有病豬,會造成人為傳播,擴大疫情。(4)對該病診斷錯誤,按其他類似傳染病進行治療,結果無效[6-7]。由此可見,必須充分了解豬瘟和豬鏈球菌病的相關知識,根據其病原特征、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作出判斷,必要時通過實驗室診斷來進一步確診。
參考文獻:
[1]王林云,張金枝. 現代中國養豬[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554-557.
[2]陳溥言. 家畜傳染病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10-217.
[3]杜向黨,李新生. 豬病類癥鑒別診斷彩色圖譜[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48-53.
[4]張旭東. 豬瘟的綜合防治技術[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10):96-96.
[5]欒培賢,肖建華,趙靚,等. 豬瘟國內外流行情況概述[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44(9):155-160.
[6]王義. 淺析規模化豬場豬瘟免疫存在的問題[J]. 中國科技博覽,2013(20):561.
[7]馬小明,呂翠,常凱,等. 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與對策[J]. 湖北畜牧獸醫,2013,34(8):85-87.馮秀娟,李忠生.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對靶動物犬的安全性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185-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