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窄式閱讀策略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在高中課外閱讀中的優勢,并提出課外閱讀的幾種操作方法,即課內話題的補充閱讀、時事新聞的閱讀和專欄文章的閱讀。
關鍵詞:窄式閱讀;課外閱讀;閱讀策略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八級目標明確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大量的課外閱讀是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徑。但是實踐證明,很多學生閱讀量雖然夠了,但是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提高。
英語課外閱讀可能存在什么問題呢?首先,閱讀材料選擇隨
意,大多數教師嚴重依賴教輔材料,自己對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被動地安排學生每一天的閱讀量。其次,部分文章的難易程度不適合學生的水平,文章不切合所學話題。最后,部分文章過時,不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的提出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Stephen Krashen等語言學家就窄式閱讀的概念。窄式閱讀主張閱讀同一主題、同一作者或同一體裁的作品,這更有利于外語學習(Stephen Krashen,1981)。2004年,Stephen Krashen又發表了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一文。文章指出:許多人在初學外語時,總是要廣泛學習各種各樣的主題和題材,直到學到高級階段才專注于某一主題、題材或作者。人們認同這種學習方法的原因是,博覽兼收于初學有益。而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是適得其反(Stephen Krashen,2004)。窄式閱讀更有利于語法結構和詞匯的習得。
AnsonYang講到過the first few pages effect,是指在閱讀外文
著作時,困難最大的地方是在前幾頁,而這道障礙一旦翻越過去,書后面的部分就會讀得越來越容易。歸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就是書中講的是一個新的故事,而閱讀者并不能很快適應作者的風
格。因此,短小的篇章和風格多樣的題材不但不能幫助閱讀者跨越這個難關,反而會使他們更為困惑。顯而易見,這些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者閱讀的速度和閱讀的興致,從而使閱讀者不能
有效地閱讀(馬崢,2007)。
二、窄式閱讀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1.知識方面
首先閱讀同一主題和同一位作者的文章,可以增加詞匯出現
頻率,方便學生循環記憶。其次,窄式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就某一話題進行較深入的閱讀,有利于構建話題背景知識,擴大知識面。
2.技能方面
對所閱讀的話題熟悉后,有利于學生在語境中猜測生詞含義
的能力;對同一體裁文章的閱讀,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提高閱讀技巧;閱讀同一作者的文章,有利于學生了解作者慣用的詞匯表達、謀篇布局和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3.情感態度方面
窄式閱讀的前幾篇,學生會重點關注詞匯及句型結構。隨著話題及詞匯的熟悉,注意力會逐漸轉移到閱讀內容上來。這有利于學生思維上與文本積極互動,進入深度閱讀的狀態。再者,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閱讀速度也會提高。這兩點都可以增強學生閱讀興趣與閱讀成就感。
三、窄式閱讀理念下的課外閱讀策略
依據窄式閱讀理論,筆者經過一系列的探索,總結出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1.課內話題的補充閱讀
把課堂閱讀教學當作背景知識的積累,而不是教學的終點。如果不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所積累的詞匯及背景知識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就好比在岸上教小孩游泳知識與技巧訓練而不讓學生下
水游泳,再好的課堂也產生不了實質性的影響。課后,選取學生在課上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結合教學內容,補充恰當的原汁原味的英語課外閱讀材料,推動課內閱讀內容向縱深發展。
比如,在學習模塊四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時,學生對Jane Goodall,這位能夠深入非洲原始森林研究大猩猩的女性十分佩服。于是筆者在課后選取Jane Goodall所著的書In The Shadow of Man的部分章節,安排了一周的課后閱讀時間。采用半控制閱讀方式,每天閱讀前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并要求學生摘抄自己喜愛的句子與段落。通過對原版著作的閱讀,學生更能夠細致地了解這位偉大的女性在野外30余年的生活,更能感受到研究過程中的困難與收獲,也更能體會作者與大猩猩之間細致的情感交流。學生開始閱讀時關注詞匯與結構,熟練后逐步轉向關注閱讀內容本身,從而達到深度閱讀。
2.時事新聞的閱讀
用英語獲取最新信息應該是英語學習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是現行教材對新聞類的閱讀涉及較少。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新聞閱讀進行補充。除了訂閱的報紙雜志,網絡上資源更加豐富,教師運用起來也更靈活。新聞閱讀怎樣做更有效?我主要采用了兩種思路:主題分類閱讀與時事跟蹤報道閱讀。
主題分類閱讀是指在一定的時間里圍繞某一個主題進行閱讀,對該話題達到一定熟練度之后再轉向下一個主題,不斷循環。比如,VOA慢速英語都有很明確的分類:科學報道(Science in the News)、經濟報道(Economics Report)、健康報道(Health Report)、 時事新聞(In the News)、自然探索(Explorations)等。圍繞主題進行閱讀有助于學生詞匯的積累,學生可以直接把詞匯按主題分類,創建詞匯庫。學生可以熟悉話題內容,構建該話題的背景知識,擴展知識面。
時事跟蹤報道閱讀主要針對近期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跟蹤閱讀。比如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各英語新聞媒體都有持續報道,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材料。再比如說,馬來西亞飛機失聯事件發生后,VOA幾乎每天都會對此事追蹤報道。通過跟蹤閱讀,學生對出現頻率高的航班、搜救等相關話題詞匯掌握扎實。部分學生會自己查看網上最新的新聞報道,這有助于培養用英語獲取信息的習慣。新聞閱讀的檢查方式除了書面問題,還可采用隨機抽查學生進行
Duty Report的方式進行。
3.專欄文章的閱讀
幾乎所有報紙雜志都設有專欄,很多作家因其獨到的見解、幽默的筆法、感性的文筆等不同風格受到讀者的喜愛。不過國內高中生很難接觸到國外原版的報紙雜志,那么,這些文章哪里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閱讀中多收集,碰到自己喜愛的文章可以查閱
該作者的相關信息。通過Google搜索,我們會發現很多作家都有創建自己的網頁,里面集合了自己發表的專欄文章,并且設有讀者互動板塊,這些都是很好的閱讀資源。比如,我在《21世紀英文報》上讀到過Sharon Randall的一篇美文,對家庭關系描寫得細致入
微。通過搜索,我發現了她的博客,這些文章從內容上、難易度上都適合高中學生閱讀。因此,我布置學生閱讀該博客文章,采用自由欣賞閱讀的方式,但告知學生我會選用其中兩篇文章來設置單元
檢測試題,督促學生對課外文章的閱讀。通過對自己喜愛的專欄與作家的收集,很多學生會定期關注并閱讀相關文章,逐漸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教師也可以每個月留出一點時間給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成果,達到交流與相互學習的目的。
四、窄式閱讀理念下課外閱讀材料選擇的原則
1.選擇的材料能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在外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堅持閱讀同一主題或作者的文章,那就要確保所選材料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上,盡量挑選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引發學生共鳴、引發討論的文章。體裁上,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用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再逐步轉向議論文和說明文,體會思考的樂趣。寫作手法上,輕松、幽默的筆法都能帶來閱讀的樂趣。
2.選擇的材料須貼近學生閱讀水平
要保持學生閱讀熱情,需要教師對所選的閱讀材料難度有很
好的把握。難度太低的篇章沒有挑戰性,難度太高的文章容易產生挫敗感。難度首先體現在生詞障礙上。生詞量為3%左右的文章適合學生閱讀,如果超過5%的篇章適合在他人指導下閱讀或者以后再讀。其次,復雜的句子結構。篇章結構也會影響學生閱讀。材料選擇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做到開始容易,等到對該題材體裁熟悉后,再增加文章難度。
3.選擇的材料要形成完整的體系
教師對所選的材料要有合理的計劃,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本學年的閱讀目標與內容、本月要涉及幾個題材體裁、本周集中閱讀什么主題都要有具體的思考。只有這樣窄式閱讀才能真正起到豐富學生課外閱讀的作用。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不應成為枯燥的閱讀訓練,而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學生可以開闊視野、獲取知識并與作者思維交流。教師應該精選材料、合理安排,維護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 Inc,1981.
[2]Krashen,S. The Case For Narrow Listening[J].System,1996,24(1):97-100.
作者簡介:李鋒,男,1985年1月出生,本科,現就職于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擅長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主持和參與市級、校級多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