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人本主義理論,學生是教育之主體,要以學生的人格發展作為其宗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于塑造出一代又一代的合格新人。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比較文明的行為習慣。可是受諸多因素之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的阻礙,究其原因有家庭、學校及社會三方面因素。
關鍵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因素
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今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
一、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學習的革命》說道:“家庭,不是學校,卻是最重要的教育機構;家長,不是教師,卻是主要的啟蒙者。”一語道破家庭與學生的健康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
(1)家庭環境孕育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家庭環境主要受家庭關系、經濟收入、文化層次等多方面的影響。家庭關系是影響家庭環境的重要方面。再者,經濟收入及文化層次也是影響家庭環境的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奠定了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由于家庭環境的復雜性,致使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大致有溺愛型、放縱型、嚴厲型和民主型四種。民主型,父母文化層次高或道德修養好,經濟穩定,家庭關系民主和諧;溺愛型,父母對孩子過分嬌寵;放縱型,父母根本不過問孩子;嚴厲型,過分嚴格,就會導致孩子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2.學校因素
(1)觀念的滯后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部分學校由于受升學率的影響,把精力集中在升學率的提高之上,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陳舊的教學方式僵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由于受思想觀念等各方面的影響,教學方式陳舊,大大削弱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行為表現指導的功能。
3.社會因素
(1)社會大環境侵蝕著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中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不可避免地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那些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在侵蝕著我們的學生,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他們發生質變。
(2)社會上的現象與書本上的講說嚴重不符。例如,書本上向學生講述的是遵守社會公德,做好人好事,給老弱病殘讓座。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遇到爭搶座位,不排隊擁擠,對有困難需要幫助的現象的視而不見。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懷疑。
二、基本對策
國家的興衰,體現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上,所以,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新的課程管理思想,認真貫徹課程管理政策,明確自己的職責,要在經費投入、條件創設等方面做出相應的安排,給予支持和幫助,同時給學校在實施課程方面賦予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各級教研部門要安排合格的教研員,以正確的教育理念對學校進行教育管理和指導,引導學校抓好教研,從而引起對本課程的重視,將教育質量提高上去。
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明確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選出合格的教師擔任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對教師自身的素質要求非常高。管理者應該合理安排任教教師的工作量,采用有效的獎勵機制及有效的講座與培訓,以此來促進任教教師不斷成長。
社會大環境方面應著手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影響力,全社會都應大力提倡我國的優良傳統,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反對相互攀比。在圖書、影視方面安排一些健康、向上的內容,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總之,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相互配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性、學校教育的導向性、社會教育的實踐性,讓學生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劉立慧.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1.
作者簡介:李喬,男,本科,就職于吉林農業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