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古典文化是高中語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培養(yǎng)興趣,可以讓學生尋找古典文化語碼,改變評價方法,在實踐中讓新時代的學習主體走進古典文化,生成文化素養(yǎng),完成新課改下語文古典文化的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古典文化;主體;興趣;語碼
新課程改革中,最突出的一個字就是“新”,新理念下從學校到教師、到學生都在體會這股改革的力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位于“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
現(xiàn)在的學生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科技時代更是眼界視野大開,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然而,如何在這個喧囂而略顯浮躁的年代,讓這些學習的主體關掉搖滾、摘掉耳機,靜下心來品一杯銘茶,讀一闋詩詞,研一篇墨香,寫一箋情懷;在二十四史中明辨是非曲直;在風物禮俗中回歸琴棋書畫……這些蘊含在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古典文化和這個時代比起來是那么“舊”,如何讓現(xiàn)在的學生對這些古典文化的“舊”有興趣,如何讓他們真正融入這些“舊”中,培養(yǎng)鑒賞能力,形成學習能力,學會遷移延伸,既能在未來一展身手,又能形成一種終身的文化素養(yǎng)?可見,新課標繼續(xù)保留著古典文化中的語文文化,有語言、有文學,更有對文學素養(yǎng)的綜合要求。所以,語文教學中,新課改的“新”仍然需要在語文學習中和這種富于文化底蘊的古典文化的“舊”接軌。
新與舊畢竟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首先,語言的時空具有差異性。其次,在初高中銜接過程中出現(xiàn)斷裂。還有就是,古人生活的年代畢竟十分遙遠,在思想文化方面,當今的青少年和這些古人不是幾十年的代溝,而是跨越幾個世紀的代溝。他們被語言的障礙攔著,進入不了這些古文詩詞的世界,讀不懂,所以就難以真正理解。這就是新與舊的矛盾,也是現(xiàn)代中學生缺乏文化底蘊的真正原因。
如何化解矛盾,是每一位實踐者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了一些方法。
一、抓住當下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古典文化的興趣
一部穿越劇和宮廷戲能夠讓“90后”看得如癡如醉,同樣是古代的東西,文字是枯燥的,但電視劇卻依附著好看的情節(jié)吸引著眾人的眼球,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往情節(jié)化這方面引導,如果能以看宮廷戲的好奇心去欣賞古詩詞,興趣一定很大。總之,用現(xiàn)代的媒介,打通古代的通道,讓現(xiàn)代的中學生可感、可知、可解,自然興趣隨之而來。
二、做好初、高中古文詩詞的銜接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整理一些關于古典文化的“語碼”。當然,語碼是一般情況下理解古詩詞的門徑,最重要的是學生能真正讀懂古詩詞。這還要靠不斷地閱讀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知人論世等。
三、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傾向
一味強調古人的思想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無疑是隔靴搔癢,不如引導他們用現(xiàn)代的觀念審視古人的思想。這里我用的是情景再現(xiàn)法,即結合中學生的經歷,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古人。
四、具體化系統(tǒng)化學習,并加強專題訓練,強化學習效果
這個方法主要用在選修中。選修學習的自由度很大,教師可以自行決定哪些應該學習,哪些可以自主完成。可以打亂順序,可以增加內容,還可以學生自讀或者系統(tǒng)化教學。如,我在講到懷古詩時,會把一些有名的懷古詩選出來,做成課件,讓學生在鑒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語碼。
五、改革評價體系
學習方式的改變當然要引起評價方式的變化。比如,布置作業(yè)后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不同,教師的評價也要多樣化。興趣小組可以把他們的資料整理成小論文,可以代替幾次作業(yè);吟唱的人學會一首古詩的吟唱,即可代替作業(yè)等等,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興趣中又真正融入古詩詞中去。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是富于古典情懷的學科,涵蓋的知識和文化要永無止境的學習,在這一點一滴的學習中,素養(yǎng)和底蘊會慢慢顯現(xiàn),一個具有語文素養(yǎng)的人在新與舊的穿越中也就被慢慢塑造出來了。
參考文獻:
殷允超.誦讀古典詩詞 感悟傳統(tǒng)文化:淺談語文古典詩詞教學[J].中學語文,2009(36).
作者簡介:張青潔,女,生于1981年12月,本科,任教于鄭州十六中學,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