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踐和發展,新課標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和教師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同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決定著學科教學質量。而且,課堂教學也是新課標所研究的重要問題,新課標準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由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分析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課堂;有效性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課改著力研究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師生在教學中應該是平等的交流”“課堂教學有效性”等理念。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數學課堂仍然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部分教師仍然認為講授式的模式是學生獲取知識最有效的方法,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一言堂”“滿堂灌”的課堂氛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而制約著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講到必修4三角函數中的“誘導公式”部分,一些教師忽視對誘導公式過程的介紹,學生不理解公式得來的過程,只是簡單地記住相關公式。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記住表象而不理解本質,把公式生搬硬套當成工具使用,遇到復雜問題時不會變通,因而,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其次,學校、教師和學生未能真正落實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區別于傳統的教學目標,主要表現在重視學生“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立體的教學設計。而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在高考的壓力下,學校、教師仍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和教學質量,課堂教學主要針對應付考試來設置,而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這樣的課堂教學只能培養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學生自主、探究、創新等能力都不能得到培養。
最后,課堂教學內容把握不合理,部分教師存在教學內容局限的情況,而部分教師存在任意延伸的情況。簡單的教學內容學生會感覺厭煩而不會深入思考,而復雜的知識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影響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創新途徑分析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新課標的學習和實踐中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創新途徑之一: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通過豐富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創新途徑之一。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新課標也強調學生要在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將生活情境引入數學課堂,使得枯燥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讓學生產生興趣,更有效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概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景:“某人去超市購物,并贏得抽獎機會,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四個,三等獎十個,空獎九十九個,普通獎三十個,問學生中獎幾率是多大?”這樣的生活情境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因而,課堂教學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創新途徑之二:“雙主體”的課堂理念
“雙主體”教學就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必須深入學習和貫徹這一原則,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運用新課標的理念去教學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師更新教學觀念的同時,更不能忘了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不能仍舊采用過去“聽、練、考”的學習方式,而是讓學生開始學會“學、想、創”。同時,學生要重視數學課堂學習的歸納總結,例如,高一新教材4個模塊囊括了基本初等函數、向量、三角、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直線與圓)、概率統計以及新加入的算法初步,這些知識幾乎全部涉及原先的教材內容,學生只要善于歸納和總結知識,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接受和運用新知識。
創新途徑之三:綜合性的德育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情感教育的滲透一方面是在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滲透。例如,當學生學習到一些關于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治理垃圾等數學問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思考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和自我行為規范的意識。另一方面是師生關系中的情感滲透,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師生共同營造的,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態度和情感交流,對學生因材施教、平等對待,學生會產生一定的依賴和信任。例如,教師私下了解學習較差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積極地鼓勵學生,課堂上讓學生積極發言等,這樣的行為都有利于師生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在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基礎上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思維能力的交流與提升,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義.新課程下對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28).
[2]周林.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0(29).
作者簡介:余俊旭,男,198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第三中學,研究方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