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堂理念和模式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在新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各方面工作的改變,從細節和態度入手,做到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真正地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關鍵詞:高效課堂;地理;策略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與人們常說的有效教學相比,更強調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高效課堂”主要研討兩大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研究主導和主體及二者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那么,地理的高效課堂也不例外。
一、如何界定高效課堂
(一)明確的教學目標
1.目標設置:教師“講”的思路清晰,學生“學”的目標明確。
2.層次劃分:學生具有差異性,教師必須以個體差異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從而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體現出合理的層次性,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3.具體化:教學目標應細化到各項目標。深入完成知識與技能的達成目標,過程與方法的揭示目標,情感與態度的孕育目標,能力與素質的發展目標。
(二)合理的教學內容安排
1.內容選擇:教學容量適度,重難點把握準確。
2.呈現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維目標,突出能力培養。
(三)高效的教學結構設計
1.環節設計:課前先學有體現,設置情境、激發動機、展開過程、鞏固訓練、發展提高、達標檢測;每一環節學生都有事做。
2.時間分配: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參與活動、自主學習的時間。
(四)恰當的教學方法
1.教法選擇:教法設計合理,教學方式多樣化。
2.學法指導:指導學法得當,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五)積極的教學狀態
1.師生互動:師生要有激情,課堂氣氛要和諧,具有探究學習的氛圍。
2.學生參與:學生思維活躍,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能愉快地獲得新知,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六)顯著的教學效果
1.知識目標:能及時通過不同方式反饋手段,使得教學目標達成率高。
2.過程目標:課堂練習要有梯度、切實達到鞏固新知的效果;課堂容量適度而豐富,學生充滿激情,思維積極主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余地,不能使之成為個別學生表演的舞臺。
3.情感目標:學生能否在學習中獲得情感體驗,師生情感領域是否融通;學生能否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并在學習中認識自我,樹立自信。
(七)個性的教學風格
1.創造性:教學過程設計新穎,富有創造性。
2.生動性:利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讓教學具有感染力,課堂教學深刻、生動、形象。適當的教學是享受,不當的教學是煎熬。
二、怎樣實施高效課堂——以地理學科為例
(一)利用學案導學,指導學生預習
例如,在講必修2《人口》時,可以讓學生在假期或者周末調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長和遷移的狀況,了解自己家族人口變化的特點,并試著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為學習人口的發展、分布做充分的準備。而且還要做好課前預習,每次上課前將相關的預習題留給學生,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自學,找出疑難問題。通過“學案導學”這一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學案的引導之下,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后鏈接等環節的調控,降低學習難度。而教師則借助“學案導學”這一策略,能夠將教材有機整合,精心設計,合理調控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饋等學習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加強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要實現高效課堂,必須結合導學案,認真備教材、備學生,定好目標。上課時,根據各班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獨有的思考充實教學的各個環節。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因為地理學科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備課中要多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強化時間安排,創建研究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課堂上要精講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的高效運營,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分組學習”,這樣可以使每一節課的活動設計更加切實可行。例如,在講述《水循環》這一節知識的時候,我要學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幾個人一組,開放式的課堂學習,對“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句話進行分組討論。學生便能通過觀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環的意義概括出來。
(四)教學素材生活化,以興趣為引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大的動因,興趣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熱點問題,采用自行設問的方式,將素材變成問題,自問自答,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將生活實踐中有興趣、有價值的、與地理學科有關的問題引進地理教學,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野外考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干,學以致用。
總之,影響高效課堂的因素很多,仁者見仁,我們只有善于思考地理課堂教學,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提高地理高效課堂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敢于面對問題和困難,勤于反思,善于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3.
[2]鄭耀星.地理教育論與地理教學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3]王民.地理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作者簡介:薛小剛,男,1983年9月出生,碩士,就職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中學,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