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高校在探究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體育心理的把握。保證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使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運動中去,獲得健康體魄的同時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責任。
關鍵詞:高校;體育心理;學生
一、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與意義
要想使高校學生在接受體育教育中通過運動增強體質,通過相關指導來獲得心理的健康發展,相關工作者就必須將心理學知識融入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的運動項目、體質差異來分析學生在運動中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以采用正確的體育教學方法和運用恰當的心理知識對其進行引導,使其在運動中能夠獲得全面發展,這就是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含義。
在體育教學中正確把握學生體育心理,并對學生進行引導是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這在現代體育教學中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摒棄了舊模式中只一味地關注學生運動層面的單一教學方法,開創了從內及外雙向的指導理論,可以說,它是體育教學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意義在于通過教學中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指導,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地接受并完成運動項目,以調節心理來引導身體的運動,使學生得到身心方面的發展,也有益于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其次,通過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指導教學過程,改革并完善體育教學方法,同時也樹立了借鑒其他學科發展本身的一個良好范例,并且促進了心理學的發展與應用;除此之外,將心理學與體育學相融合,也開拓了教育者的視野,拓寬了教育者的思維,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有信心地尋找好方法、新方法,從而完善自我,完善課程,提升教學質量。
二、當前我國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當前,各大高校雖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出了一套關于體育心理研究的體系,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該體系還尚不成熟,仍舊有很多問題存在,從而導致目前我國高校學生體育心理的健康教育舉步維艱。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其次,由于現在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不徹底、不全面,導致傳統教育制度下的應試教育仍在影響著教學方法向著提升學生全面素質的方向發展。學校仍舊將提升學生成績放在學生發展的首位,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這種狀況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大部分高校只是膚淺地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主,忽略了學生身心共同發展。他們不重視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心理特征的把握。對于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對各運動之間的關聯性以及運動對個人、對社會產生的重大意義進行積極探討的學生,不給予鼓勵與幫助,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由積極轉變為消極;對于接受體育教育有困難,不能很好地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有些教師也沒有及時地對其進行指導,導致學生不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技巧來進行體育活動;有些學生是懷著交朋友的心理參加某項體育運動的,而有些教師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層面,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在運動中相互合作,以此來增強團隊的協作精神。因此,教師如果不能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其教學質量也將得不到太大的提升。
此外,高校對于體育教學的管理的欠缺也是使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停滯不前的一個很重要因素。由于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經濟建設需要大批的專業性人才,而高校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把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放在了首位,忽視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一眾人皆知的道理。高校對于體育教學的不重視,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不能協調發展,這會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培養學生健康體育心理的途徑
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加強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能夠使學生建立起積極的自我意識,并且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因此,下面我將與大家一同探討培養學生健康體育心理的幾個途徑。
1.創新教學內容與環境,提升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不單單是體育任課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帶領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簡單過程,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友好和諧的關系,并使學生能夠在這種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正確地認知自己,從而樹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為此,相關任課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發現學生在接受體育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或是課程結束后所反饋的信息,及時歸納總結,制訂出更為合理、更具特色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校申請引進最新體育教材,以吸引學生積極地加入體育運動中來;再者,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來為學生創設一種舒適寬松的教學環境,只有在自身感覺安心與自由的前提下,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夠被最大化地挖掘出來,從而在體育教學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創新體育活動,將看似枯燥的體育運用發展為具有趣味的身心的鍛煉,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對于學生在體育教育中的學習都是極為有益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以多開展團體性活動為益,以多開展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為益,以多開展安全性較高的活動為益,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拔河運動來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或可以通過開展籃球比賽來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鍛煉學生的身心;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策劃一些趣味性、益智性的游戲競賽來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在活動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
2.因材施教,由學生的差異來確定教學方法
體育教育的根本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差異,學生所表現出的問題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在心理層面上的問題,對于一些面對體育運動表現消極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使其能夠在正確的引導下順利地進行體育運動,當然,這并不是體育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充分了解表現消極的學生的心理,明確學生在運動中所遭遇的問題,從而對其進行認真的解答,幫助學生了解體育,并通過科學的指導使其能夠掌握體育技能,在體育運動中發現樂趣,從而增強了自信心;對于表現積極的學生,教師要制訂更具有挑戰性的運動項目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并且在學生運動過程中,要給予幫助和鼓勵,使其能夠不放棄,堅持完成所制訂的運動指標,這樣,學生不僅在意志力的培養上有長足的進步,還能夠運用自身的優勢帶動整個團體積極地投入運動中來。
3.適時地進行心理調控,確保學生體育心理健康發展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心理上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教師,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心理調控,通過一些常用的心理調節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增強自信心,或者使學生運用宣泄法通過運動來發泄心理上所承受的壓力,教師也可以通過策劃相關活動來讓學生對心理上的變化有一個切身體驗的過程,并在活動過程中啟發學生正確地運用心理調節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此長期的訓練,可以使學生輕松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使學生的體育心理得以健康的發展。
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因其關乎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所以,它應當成為高校發展所重視的一個方面。相關教育者,要不遺余力地以提高學生體育教學質量為己任,使學生真正地在體育教學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黎偉.對高校學生體育心理的分析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4).
[2]祝捷,陳彥端.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4(08).
作者簡介:唐勁松,男,1970年10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就職于湖南警察學院警體部,研究方向:警察體育教育與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