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書育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更是一門需要深思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樣一種關系下,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怎樣才能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溝通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式。通過溝通,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也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師。通過溝通才能徹底拆除妨礙情感交流的墻,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網絡,才能促進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學生;心靈;溝通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沒有感情,也就沒有教育。那么怎樣和學生溝通,怎樣走進學生的心,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深深的思考,結合工作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
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甚至比父母的地位都高,如果我們一味強調師道尊嚴,以長者的說教、訓斥作為教育學生的手段,其結果只能導致師生嚴重對立,不利于教師教育,也不利于學生成長。如果我們能“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利用一切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此時把學生當朋友,和學生說說生活上的一些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并不那么可怕,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下課時我們不談學習,找一些和學生能很快親近的話題,如,“今天你的發卡真漂亮!”“昨天你看了《爸爸去哪兒》了嗎?你有什么想法?”“你認為我們怎樣幫助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從學生熟知的話題入手,很快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小紙條”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
作為一個老師,除了課堂上的時間,課余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有限,因此也對我們走進學生形成了一定的障礙。于是,我想到學生每天都得交作業,老師也得認真地批改每一本作業,為什么不能利用這個機會在作業本中夾一張小紙條,通過書信和學生交流呢?看到學生有違反紀律的時候,我就以小紙條的形式指出他犯的錯誤,希望他及時改正;作業馬虎時我會寫上幾句提醒他的話語,鼓勵他把作業認真做好;發現他們有了進步,及時寄予表揚,勉勵再接再厲……學生對不懂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紙條形式和我談談,有時候還能看到學生表揚自己的和給我提意見的話語呢。這種方法貴在堅持,不過老師不用每天給每個學生寫,那樣工作量會很大,可以有計劃地每天堅持給兩三個學生寫,這樣堅持下來,師生就能很有默契,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
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教育必須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不會做一名真誠的傾聽者,就很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傾聽本身也就是一種教育。即使你沒有給他什么指點和幫助,但有了傾聽,你就是在心靈上給予他尊重、平等了。要學會傾聽,要會聽別人說話,并且要聽清、聽懂,這是我們老師對學生的要求。特別是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的時候,如果學生不認真聽,老師一定會生氣,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講解,因為這是學生的課堂常規,我們老師非常清楚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作為教師更應該學會去傾聽學生的回答、心聲。例如,聽一聽學生對某道題的不同解法、聽一聽他們解釋作業沒做的原因、聽一聽他們對學習的感受等等。傾聽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這把鑰匙能溝通師生間的感情,消除互相之間的隔膜。在一次次的傾聽中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能更有效地和學生溝通,達到教育的目的。
經過10多個春秋,我就這樣懷著對每一位學生的愛,對每一位學生的情,在師生之間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快樂地和學生相處著。當看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時,我就能感受到我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邱鳳美.教師要學會傾聽[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12).
作者簡介:魯小玲,女,1984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重慶市巫溪縣珠海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