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給高職院校帶來了更優良的發展環境,更寬廣的發展平臺,也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珍貴的文化瑰寶,然而,受一些落后的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區與弊端,需要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鄭重面對與解決改進。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和方法,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和實際情況,總結幾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方法
一、激情勵志興趣教學法
1.興趣提升法。課堂上,化腐朽為神奇,將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生動有趣,將生澀難懂的句子轉換為簡單直白的話語闡述課程,結合歷史與當今時代的熱點話題,穿插教學,把學生的興趣提起來,營造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暢所欲言,最后教師做點睛歸納,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自然也提高了。這方面對教育者語言能力水平的要求比較高。
2.激情澎湃演繹法。我國新東方教育集團是楷模與先驅者。聽過新東方課程的人都可以強烈感受到新東方老師那種激情澎湃的熱情,激昂熱烈的話語,再累再辛苦也要讓學生感受那生命的活力與激情,再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也沒有昏昏欲睡的學生,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3.時時刻刻勵志法。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要時刻勵志。在學生失敗失望的時候給他們鼓勵,讓失敗者自信自立起來;在學生進步與提高的時候,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些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心理承受能力還不強,小小的失敗可能會讓他們的心理遭受沉重的打擊,失去自信,需要隨時給予他們鼓勵,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更多的讓鼓勵代替批評。
二、開放啟發自主教學法
1.開放實踐法。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傳統學歷教育中沒有優勢,這也是高職院校學生不自信的緣由之一,怎樣才能突出高職院校學生的優勢,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自信心,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們難以突破的難題。對于學生來說,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社會卻是真正的人生戰場,要讓學生走出校園,踏入社會,鼓勵學生做其他同學的思想輔導老師,到社會中做一些熱點問題的問卷調查,針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計劃安排自己的實踐學習時間,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學習成長,這樣可以加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在學校學習生活中上了社會人生的思想政治課。
2.啟發提問法。在傳統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都習慣將課程內容從頭到尾,詳詳細細地灌輸給學生,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比較死板,特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來說本身比較枯燥和單調,所以應該改變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到學習中來。教學開始時,首先要將教學內容總括講解大概十分鐘,針對教學的內容提出幾大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都與教學內容絲絲相扣,總括性強,解決好了這些問題那么今天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接著,就是討論問題的時間了,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認識、看法、結論,熱烈地討論甚至爭辯;然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一一點評,總結正確的討論結果,重新點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學術研究討論,印象深刻,學習目的也達到了,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獨立創新法。在教學中,布置課題任務,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不以分數為評測標準,而是以學生用心與努力的程度為評測要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讓學生站在教師的位置去完成課程的講述,增強他們的獨立和創新的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公共活動,投入組織活動中,培養組織、協調能力,為以后踏入社會打好基礎。
三、以人為本親情教學法
1.以人為本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特別情況,特別處理,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中專生(初中畢業學生),多開展心理教育及思想教育的一些活動,如:名師講座、演講報告、辯論賽等,因為學生年紀偏小,獨立能力差,對事情的判斷力和辨別力不強,接受力和理解力弱,而比較輕松的教育形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對大專(高中畢業)學生,則加強學生獨立自主及實踐創新的能力,用大量的實踐活動代替課堂教育,以鼓勵代替批評,把學生培養成自信、自強、自立的有為青年。
2.友好平等式。不將工作中的情緒帶到教育教學中來,冷靜平和地處理工作中的事務;用民主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始終耐心、友好地與學生相處;以朋友的身份面對學生,尊重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觀點,尊重學生才能換來學生對你的尊重;及早發現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認真負責地為學生解決困難,引導學生走入正確的學習生活軌道。
3.親情勸導式。重點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溫暖與親情,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細心地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寬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找出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正確方向與路徑。
參考文獻: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廖深基.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3]楊業華,姚瑤.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1).
作者簡介:嚴華勇,女,1987年4月出生,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