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敬
摘 要: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準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21-01
十九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蔽覈鐣髁x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為首是因為德調節著才的運用,起著靈魂和統帥的作用。成為這一社會或階級所期望的德才兼備的人。學校教育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極大,每位教師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我們要本著全面負責的職業精神,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符合型人才。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實現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呢?
一、把握單元教學主題,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
教材編排的每個單元都有其主題。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七單元,本組教材是以“勿忘國恥”為主題編寫的。愛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愛國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愛國之志是隨著自己的成長而不斷增強的。課文的內容展現了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教材選文極具匠心,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選取正面的典型事例為主,而又正視近代史的國恥,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秷A明園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狼牙山五壯士》頌揚了抗日英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難忘的一課》敘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光復”時,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漢字的動人情景;《最后一分鐘》抒發了香港回歸祖國時,華夏兒女無比喜悅和自豪之情。這幾篇課文雖然體裁不一,有敘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抗日英雄的事跡,也有詩歌,但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文本,學習正確對待自己成長歷程中的愛國情感,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社會閱歷以及切實體驗,學會正視歷史、面對生活、面對挑戰,這對學生的成長很有益處。
二、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
通過優秀的作品的學習,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更能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比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六單元,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進行編排的,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到,引入思考。五年級的學生對深沉的父愛、母愛的體會和感受是深刻的,所以,在教這個單元時,我們要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學過程中,我讓他們閱讀《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再次讓學生閱讀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游子吟》,體會幾千年亙古不變的母愛,知道母愛是偉大而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完。通過朗讀課文或者與之相關的文本,使學生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從而受到深沉、無私的母愛教育,懂得感恩。
三、認真組織學后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比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六單元圍繞“遨游漢字王國”為專題,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積累漢字方面的知識,鍛煉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要求注重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因此,學習本單元之后,以綜合性學習為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好途徑。
例如,以“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同時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板塾螡h字王國”分成“有趣的文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大模塊。每個模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學中要根據這些建議的提示,按照實際情況自主地開展活動?!伴喿x材料”是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它對于了解必要的知識、啟發思路是很有幫助的。在開展活動時,材料不止于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提供補充。通過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能夠增進學生對漢字的了解,感受漢字的美,激發對漢字的熱愛之情,能為祖國語言文字的發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過活動,使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了解,對小學生中的“規范語言文字”意識加以正確的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母語的激情,在學習和生活中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能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于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