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升紅
摘 要: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革新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目前,我國的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已然有了質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諸多需要改進的問題,文章結合我國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改進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問題的一般性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水利水電施工;現狀;問題;改進措施
全球和平發展的大環境為各國綜合實力的提升開創了優越的外部發展環境,其中水利水電工程作為國家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是國家和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項目。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財力、物力資源,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綜合施工技術,也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我國的水利水電施工較之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投資力度不足、現代化的管理機制尚不完善、掌握高新技術的優秀人力資源匱乏、環保施工技術不夠重視等方面。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貫徹科技發展為第一生產力這一基本原則,注重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理念,構建科學、合理的現代化管理體制,并從政策上對水利水電施工項目加以扶持,從各個方面為提高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整體水平做出努力。
1 我國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施工技術圖紙不夠規范
現代水利水電施工企業的發展往往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企業經濟效益上,存在重工期輕質量的現象,為了趕工程進度,在施工技術細節處理上不夠嚴謹。在施工前期的圖紙制作上不夠規范,這就對日后的實際施工引來了諸多模糊之處,當實施施工與圖紙設計存在沖突時,沒有按照正確的“修改圖紙——施工方案預調整——具體施工改進”方式及流程進行,這就導致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
1.2 水利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不健全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水利水電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制約了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發展。因為,施工企業是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前線單位”,如果施工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內部管理結構混亂,缺乏系統的財務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施工現場管理機制,不僅直接影響到水利水電施工的整體質量,同時也會降低施工企業在行業間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導致水利水電施工產業鏈的整體質量下滑。
1.3 缺乏先進技術,專業含量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革新上卻趕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科研資金投入的不足,科研項目的停滯不前導致施工技術的最新技術往往被少數發達國家所控制,這也變相地提高了施工技術成本的投入,更拖緩了國內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發展進度。
1.4 檢驗設備不夠先進
部分施工企業為了節約施工成本,對施工設備的資金投入不夠,設備老化問題嚴重,同時未能做到對設備進行定期的養護和檢修。其中檢驗設備不能及時更新,降低了施工質量檢驗和控制水平,這就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2 改進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具體措施
2.1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優化管理模式
2.1.1 加大科技投入。水利水電施工企業在經營管理上,要抽出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并從中創設創新獎勵基金,鼓勵員工進行創新,帶動員工的創新熱情。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1.2 加強技術及材料的研究。結合施工項目具體特點,安排必要經費,進行技術攻關和專題科研,力求與項目技術措施計劃同步實施。加強與學校、科研院所合作,組織新技術培訓,吸收院所科技人才,共同開展施工工藝開發和新材料、新機具應用研究。
2.1.3 優化管理模式。優化企業管理模式,創新企業管理手段,在引進行業內的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特點,開創適合企業穩步發展的管理模式。應不斷總結過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經濟,引進國內外先進管理辦法,加強企業管理改革,探索出適應企業本身特點的管理新模式,促進技術快速發展創實效。
2.2 重視先進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人才是技術創新的關鍵。因此,水利水電施工企業應緊密結合市場經濟規律,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挖掘、鑒別、評價、選拔及使用等管理制度,并充分利用激勵機制,發揮技術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同時,還要注重對先進技術人才的培養,積極組織對施工人員的技術、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以滿足當前發展的需要。
2.3 加強質量控制,提高工程質量
2.3.1 加強施工人員綜合素質教育,提高專業技能。(1)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應牢固樹立工程質量第一的意識,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考慮經濟效益;(2)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施工人員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敬業精神;健全崗位責任制,建立激勵制度,增強責任心,發揮創造積極性和創新精神;(3)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操作人員操作水平;制定操作程序避免發生意外事故;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嚴禁無基本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人員無證上崗。
2.3.2 嚴格工程質量檢查、評定與驗收。為保證工程質量,在科學管理手段外,施工現場應配備必要的檢驗工具,如水準儀、經緯儀、塔尺、鋼卷尺、線錘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工程質量檢驗和評定,并參照有關新規范內容進行調整。
2.3.3 加大工程質量監督力度。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質量控制體系外,還要及時收集整理質量統計分析資料和質量控制圖表、審核變更設計及其修改的圖紙。對正在進行的施工作業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并建立質量信息反饋體系,并定期或不定期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水利工程從施工開始就應落實質量監督責任制,以實現從日常的監督中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
2.3.4 把握好進工地的材料關。工程中使用的各種材料的質量和性能,是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首要因素。為此,要求質檢員要嚴把質量關,對每一批進場材料都要遵循嚴格的報檢制度,抽樣送檢,合格后才允許使用;對關系到結構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關鍵材料,必須采取抽檢和普檢相結合的原則,確保用材質量。
2.4 水利水電工程標準化施工
通過標準化施工的落實可以將標準化的形式運用到工程施工當中,可以保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保證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管理活動更加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具體的環境保護實施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做好施工區域內外的環境保護工作。工程施工區域外的環境保護工作應盡量在施工結束后仍能保持區域外植物或者樹森的原貌,避免施工造成的周邊環境污染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振中.淺談水利水電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4).
[2]冉堯.淺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J].經營管理者,2009(21).
[3]李彤,王金平.水利水電工程潛在安全隱患的探討及防治措施[J]. 科技創新導報,2010(18).